道教炼丹术与唐代化学(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08:11:31 中国社会科学网 刘芳 参加讨论
二、道教炼丹术与唐代硫化汞的合成技术 硫化汞即上文论及的丹砂。唐以前人们就能合成硫化汞了,文献典籍中有多处相关记载,东晋成书的《神仙养生秘术》中记载:其一灵砂,灵少一料石七斤、水银一斤、硫黄四两,先将硫黄化开,次下水银,炒成砂子,住火了。其一秤轻粉诀,水银一斤、硫黄四两,先将硫黄于铁姚内镕开,次下水银于硫黄内,一处炒成砂与。将硫磺和水银炒成之“砂”即为硫化汞。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Hg+S=HgS(条件是高温) 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之《金丹》篇亦有硫磺与水银合成硫化汞的记载,仅是放入反应物的先后顺序以及操作方法有所不同:又务成子丹法,用巴沙汞置八寸铜盘中,以土炉盛炭,倚三偶,堑以枝盘,以硫黄水灌之,常令如泥,百日服之不死 。 除此之外,《周易参同契》中“硫磺烧豫章,泥汞相炼飞” 记载了硫化汞的合成。狐刚子《五金粉图诀》中“硫磺功能变银、化汞” 亦是人工合成硫化汞的例证。 至唐时,外丹流派主要包括三大派别,分别是金砂派、铅汞派以及隋唐时兴起的硫汞派,其中硫汞派的兴起促进了合成硫化汞技术的发展。唐以前人们已掌握了硫化汞合成技术。唐时硫化汞的合成技术在前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首先,唐时人们认识到了在合成硫化汞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硫的氧化损失。唐以前不管是《神仙养生秘术》中记载的“水银一斤,硫黄四两,先将硫黄于铁姚内镕开,次下水银于硫黄内,一处炒成砂与”,还是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之《金丹》篇记载的“用巴沙汞置八寸铜盘中,以土炉盛炭,倚三偶,堑以枝盘,以硫黄水灌之,常令如泥”操作过程直接在露天环境中进行,均没有注意到硫的氧化损失问题。然在唐陈少微《大洞炼真宝经九还金丹妙诀》中注意控制了硫的氧化损失,具体操作:以黄土泥紧泥其瓶子外,可厚二分,以盖合之,紧密固济。……忽有青焰透出,即以稀泥急涂之,莫令焰出,炭尽为候 。 其次,唐时已经注意到对硫的氧化控制,因此在硫磺用量上亦比唐以前少一两。《神仙养生秘术》记载所用反应物的量为“水银一斤,硫黄四两”,而《大洞炼真宝经九还金丹妙诀》则记载“汞一斤,石硫磺三两”。 最后,在实验操作上,唐时制取硫化汞亦比唐以前精细许多。唐以前不管是《神仙养生秘术》中记载的“先将硫黄于铁姚内镕开,次下水银于硫黄内,一处炒成砂与。”还是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之《金丹》篇记载的“用巴沙汞置八寸铜盘中,以土炉盛炭,倚三偶,堑以枝盘,以硫黄水灌之,常令如泥”其具体操作法十分简单亦十分粗糙。而唐陈少微《大洞炼真宝经九还金丹妙诀》的操作方法却是相当精确,步骤清晰,与近现代化学的实验操作较接近:汞一斤,石硫黄三两,先梼研为粉,致于瓷钵中,下着微火,续续下汞,急手研之,令为青砂。后便将入于瓷瓶中,其瓶子可受一升,以黄土泥紧泥其瓶子外,可厚二分,以盖合之,紧密固济。致之炉中,用炭一斤,于瓶子四面养之三日。瓶子四面,长须有一斤炭,三日后,便以武火烧之,可用炭十斤,分为两分,每一上炭五斤,烧其瓶子。忽有青焰透出,即以稀泥急涂之,莫令焰出,炭尽为候。候寒开之,其汞则化成紫砂,分毫无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