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炼丹术与唐代化学(4)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08:11:21 中国社会科学网 刘芳 参加讨论
三、道教炼丹术与唐代炼铜技术 唐以前人们对湿法炼铜已经有所认识。西汉淮南王刘安《淮南万毕术》记载“白青得铁即化为铜”。白青是胆矾,化学名称为硫酸铜。因铁的化学性质比铜活泼,因此能从铜的化合物中把铜置换出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uSO4+Fe=FeSO4+Cu 除此之外,东汉《神农本草经》记载:“空青……能化铜铁铅锡作金”,“曾青……能化金铜”,“石胆……能化铁为铜”,其中空青、曾青以及石胆均是铜的化合物。人们对湿法炼铜的认识是曲折的。虽然汉代时人们对铁与铜的化合物能生成铜已有初步认识,但两汉以后,人们则认为曾青得铁化为铜是诈术。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卷16《黄白》篇记载:故其能之,何谓诈乎?诈者谓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以鸡子白化银,银黄如金。而皆外变而内不化也。宋寇宗奭所撰的《图经衍义本草》记载:陶隐居云……其黄黑者名鸡屎矾,不入药,惟堪镀作以合熟铜,投苦酒中,涂铁皆作铜色。外虽铜色,内质不变。 陶弘景认为,铁与铜的化合物反应“外虽铜色,内质不变”,与葛洪“皆外变而内不化”的认识是相同的。可见不同时期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所不同,且认识的过程是曲折的。至唐时炼丹家们真正发明了胆水炼铜(即红银)的技术时,人们对化铁为铜的初步认识才转化为具体的技术,这可谓中国炼铜史上的一大突破。唐刘知古《日月玄枢论》记载:或以诸青、诸矾、诸绿、诸灰结水银以为红银,复化之以为粉屑。 据考订,为唐代道教著作的《龙虎还丹诀》中亦有关于化铁为铜的记载:“以水银和青绿、石胆及诸药矾第,纳铁器中,煮结而成者,状如丹阳,体并有晕。”《龙虎还丹诀》不仅详细地记载了多种化铁为铜(即红银)的方法,且记载了化铁为铜的具体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仅列举三种以作证明,在结石胆砂子法中记载:句容石胆子一斤、水银一斤右先取一平底铛,受五六升,或一斗已下者。以瓦石尽日揩磨铛内底上,令白净。就中拣取铛底平细者,即易揩磨,切忌油腻。如用旧铛,即须烧过,与火色同止,磨洗亦中。水没汞半寸已来,令容得汞药即得,不可令深。即下药一两,颗块,不碎总得投于汞上,以文火鱼眼沸己下,如水少,以匙抄热水,散泻于铛,绿令散流.入煮两炊久,一度,演计得一两砂子已上。须着气力紧演为佳。遍遍如此,以尽为限。所结一炊久,即可演,大抵不如多时。其句容每度下二两,亦得。药多结亦校多,口诀是水亦云火须浅火须文,为妙入。此法只用一味清水,不兼诸药,结时成,不同诸方,甚是上法。结以口吹水面开,当见水银自遍散,如煎饼状满铛底。加火临药时更秤意,其水银直上铛四绿来,故知药力气感化也。收砂子时,每度须以瓷片,于铛底熟刮下令诤,收之遍遍,如此以尽为度。如用跳子,中结亦得。 在绿石胆砂子法中记载:句容胆子一斤、盥一大合、水银一斤,右并相和研,令断星子,纳入铛中,着七分水,以火煮似沸即得。便以砂盆子合之,以一筋枝令通气,时时以水于砂盆子上,少少淋下,令水散下。如此两日,当得六两已来砂子。又如能更加半斤,或一斤,取前砂子重结,向前药汁您留重煮汁,两度迭结了,更都将药汁添水,加煮三日,尤妙。砂子倍多,晕色却浅,有一出晕。 在土绿结红银法中记载:土绿道永洲者,只用半斤,软者上半斤、盥二两、白矾四两先成灰、汞一斤,右先点米醋研药,后汞相和熟研,令断星子。然后以铁匙抄纳铛中,如鱼皮相。次平布于铛底,中心留一寸余地,莫令合。便以浆水有醋味者,煮前粉物良留。白矾二两,盐一两,并末之,待布药入铛着水了,并散药于汞药上,水合纔没一指已来,火令至文鱼目以下,铛底犹着得手。如此半日,即渐加火,令如小鱼眼已下疏疏然。又半日文,又渐加火,常如鱼眼。半日,又加火加水煮。半日都两伏时,并成砂子。一法说初结时,取三二两先结了砂子,打破作小块子,散投于铛内,初此相钩转。又砂子总成了,却布于铛底,还着一斤或半斤土绿,更煮一两日,倍得砂子,并退晕浅去。 分析上述三种化铁为铜的方法,我们发现,唐代人虽然已经制得铜(红银),但并未真正认识到制取铜的原理。现代化学通过置换反应用铁制取铜的离子方程式为: Fe+Cu2+=Cu+Fe2+ 所以上述三种制取铜的化学反应中,真正起作用的是当时人们所用的工具“铛”,通过上述文字记载,并未发现人们已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唐代人们虽然已经制得铜(红银),但并未真正认识到制取铜的原理。 炼铜需要大量的铜化合物作为原料。唐时人们识得的铜化合物不仅在种类上超过了两汉,而且已经能清楚地说出不同铜化合物的产地、性状以及在制取铜(红银)方面不同铜化合物的优劣。仅就能制取铜的诸青而言,《龙虎还丹诀》记载:凡青有数十种,曾青最为上。其状如黄连,又似贯小真珠,长一寸半寸,或三两枚相缀,或直或曲,或深或翠色,时有金线,还绕其问,光缕璨璨。句容山谷中有,近甚难得,价重于金。其空青出于梓州,大小中心皆空,色甚鲜翠,其问有含水者。昆仑头青似杨梅,峰头飒飒然,大者如弹丸,中心实。句容、梓州青作片子,如碎钵盂,色青无彩翠,拣择并可用。又有白甘青,生甘土中,鲜翠美颜色,如豆许大,稍软,以指甲捐之得破,破处转鲜翠。此一味彼土人呼为白甘青,古来仙方及本草并不见载。又长偏青、白青、鱼目及善青散,出饶信等州,并杂青也,亦相类 。 该段文字不仅描述了唐时已有数十种青,且较详细地说明了如曾青、空青、昆仑头青、白甘青、偏青、白青、鱼目及善青等诸青的产地、性状。 唐时炼丹家们虽在水法炼铜技术上取得重大成就,但没有史料表明,水法炼铜技术在唐代应用于生产,然据考证水法炼铜技术在宋朝已大规模的应用于生产。胆铜的年产量曾达到1874427.5斤 。北宋末年经政府大规模推广,大观年间,胆铜产量约占当时铜总产量的15%,南宋乾道年间更增至81%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