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五帝时期的历史探秘

我国上古的历史,夏商周三代以前,有文字记载可考者,为五帝时期。《荀子·非相 》称,“五帝之外无传人,非无贤人也,久故也。五帝之中无传政,非无善政也,久故 也”。这是战国时人对于上古历史提出的符合实际的看法。“五”字为虚用之义,和“ 诸”字相当,“诸侯”一词使用已久,故称为“五帝”。称帝号者原亦为万邦之一,因 各邦有联合之必要,其较为强大,且声誉能力为各邦所信任,推之为共主,可称帝号, 不必为一族一姓长期占有,与成立朝代者不同。在流传中,虚用的“五帝”一词逐渐转 为实用之义,被说成为专指黄帝及其后裔共五个称帝号者所组成。五帝时期的时限本来 相当绵长,传说既将五帝收缩为一族之内的五个帝王,于是每个帝王的寿命都尽量放长 ,超出了正常人的寿命,令人更难置信。自从考古发掘盛行后,各种实物,如骨骼牙齿 、生活用具、居住建设遗迹等,对于文字记载以前的历史,提供了丰富而可信的资料。 而文字记载的传说,由于真伪混杂,疏理困难,反被弃置不顾,从历史工作者来说,这 是有失职之嫌的。笔者在《<古史辨>评议》一文中指出,以顾颉刚为主的“古史辨”派 “破旧有余而立新不足”[1]。识别古史真相,“破旧”虽有一定的必要性,实属消极 方面,更重要的是在积极方面“立新”。“立新”不是出奇立异,而是要符合历史实际 。在某些传说中,其有可疑者皆所不取,或稍加辨正,于确有一定来历者,虽片言只语 ,亦应据之作进一步的分析。如各项古帝王系统,有战国时人作的《五帝德》,西汉时 人作的《世经》,所记各帝间的关系,以及各帝皆有两个以上的名号,都不可靠,但所 举的帝王名号,如黄帝、炎帝等,则为古代实有的,不能妄予否定[2],战国和西汉时 人正是依据这些旧传的名号而增添事迹的。
    在“立新”的工作中可依据的资料。“瞽史”应为一项重要来源。“瞽史”在古代统 治机构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部门,当时可能还没有文字,或初有文字还不便于详细记事的 时候,瞽史是保存史实的主要手段。重要的事情,时间长了,只能留下事目,具体情节 逐渐消失,重要人物多与这些事物有关系,他们的名号也就随着事目保存下来了。到文 字能做正式记载的时候,瞽史为史官所代,便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在瞽史和史官的记 事之外,私家的记载也很重要。如郯子为少皞氏之后,历述其祖上之事,与当时所传述者多不同,以至时人有“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话流传。春秋时,各国的史官和博物君子,如子产、叔向、展禽、晏婴等人讲到的上古之事,有时不免夹杂些神话,所提供的史实,可靠性较大。又从官职名称也可以推断一定的文化水平,如五行官正,是主管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人,特别受到尊重,甚至尊之为神,说明这五种物质在当时人民生活中特有的重要性。周秦诸子书,性质比较复杂,在仔细分析考定 后,其中实有不少可供参考者。
    一、五帝时期以前的历史
    远古时期,有帝王名号流传于后世的,都属于五帝时期。更在其前的历史,便只有部 族的名号可言了。后人往往误认为这些部族名号也是古帝王,这一点须要辨别清楚。五 帝时期中,也有些部族名号同时为帝王名号者,从有关的事迹方面看,不难把二者分别 开。《越绝书》中保存了风胡子的一段话:“轩辕、神农、赫胥之时,以石为兵,断树 木为宫室……至黄帝之时,以玉为兵,以伐树木为宫室,凿地……禹穴之时,以铜为兵 ,以凿伊阙龙门,决江导河,东注于东海,天下通平,治为宫室……”这三个时期,正 与近代考古学对于远古时期分为旧石器、新石器、铜器或铜石器并用的分期相当。从其 他方面我们知道,黄帝是五帝时期最早的帝号,当时已是有一定水平的新石器时期,而 其以前的轩辕、神农、赫胥等,还是早期的新石器时期或旧石器时期。结合着考古学, 我们可以看到,五帝时期以前的历史是更为原始性的。
    神农氏,后世被说成为农业发明者,或代表最早的农业社会时期,其实这是部分情况 。在古代万邦林立之中,一个精于耕作的部族,因而有了这样通称的名号,其本族之号 反而湮没不显。神农者,实即为农神之意。《国语·鲁语》上有一条记事:“昔烈山氏 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云:“有烈山氏之子 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稷为农神,“自夏以上” 已是五帝时期,烈山氏为其族之本名,因其族内有被祀为农神者,故亦有神农之号。这 与黄帝之前的神农氏,要分别看待。后世炎帝也被称为神农,或其族中亦有精于耕作者 ,或出于世人的误解,但不可与其他称神农者相混,是不待详论而明的。
    五帝时期是已有一定水平的农业社会。农业社会的部族以定居为主,为居处安全,一 方面须建围墙以便守卫,一方面各部族宜加强联合,以便处理各部族间之事,并防御游 牧部族之侵扰。在加强联合中,某一地区中之强有力者居为首之地位,称为伯,一般的 部族称为诸侯。在各地区之上更为强有力者,则可以称帝称王。其地位高出众部族之上 ,实为天下之共主,以天帝之子自居,故亦称天子。无论帝与伯,如有名号流传于后世 者,即入于五帝时期了。
    二、五帝前期的重要人物与历史作用
    --黄帝、炎帝、蚩尤
    在我国广大的土地上,分布着无数的部族群体,都是属于以铲型门齿为特征的蒙古利 亚种,按地域划分,在黄河中上游者为戎狄,在黄河中下游者为夷人,在汉水及长江中 游者为苗蛮,在淮水流域者为淮夷,在长江下游者为扬越。以黄河流域之土地气候等自 然条件最适宜发展农业,所以这一地带的部族首先进入了农业社会,在中上游定居者可 称为古代西方文化系统,在中下游定居者可称为古代东方文化系统,他们都有较高的文 化与实力。其在黄河中上游之部族未能进入西方文化系统者,仍称为戎狄;在黄河中下 游未能进入东方文化系统者,则称为东夷。
    在西方文化系统区域内出现了两个伯级的部族首领,即诸侯中之强者,他们要争夺更 高一级的名位,发生了战争,战胜者即后来的黄帝,失败者为后来的炎帝。这次战争被 称为阪泉之战,对后世很有影响,以致被编入卦爻词中。春秋时,周王室发生内乱,周 襄王被迫逃亡在外,晋文公要平定王室之乱,先行占卜得到“黄帝战于阪泉之兆”,认 为是一个吉兆[3](僖公二十五年)。阪泉在今何地,已难考定,但这次战争的实在性, 可无疑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