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过渡时期中的重要人物 --尧、舜、禹、皋陶、益、四岳 司马迁在《史记·伯夷列传》中说:“《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 所谓“虞夏之文”,指的是《尚书》中的《尧典》、《皋陶谟》和《禹贡》等文,在旧 日都认为是孔子手定的历史文献,世人深信不疑。新文化运动兴起后,这层迷雾已被揭 开,而由于缺乏认真的研究,多取一概否定的态度,或置之高阁,不闻不问,实际上是 古史研究中最大的损失,与深信不疑的失误同样是不可取的。应与各项传说同样看待, 其中可取者,有时犹在一般传说之上。更为重要的是,从此以后,我国古代历史有了连 续性,不是只有上下不相连接的空名号了。但这时正式朝代还未建立起来,因此可称为 过渡时期。 《左传》哀公六年引《夏书》曰:“惟彼陶唐,帅彼天常,有此冀方。今失其行,乱 其纪纲,乃灭而亡。”说明陶唐之兴起,有始无终。陶唐之盛时,当即尧为天子之时。 《国语·鲁语》上记展禽云:“尧能单均刑法以仪民。”是古代刑法制定于尧时,《尧 典》定为舜时之事而为恤刑宽政之词,是后世传说错置之故。《尧典》又详记历法,“ 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并记春夏秋冬四仲中星之天象。著名科学 家竺可桢先生以岁差之法推定,四仲中星之天象为殷末周初之时者,远在尧时之后。由 前文所引郯子称少皞时特重历法之事观之,古历法之制定由来已久,《尧典》写定时遂收入之,其误在所记之时间不确切,校正之后,仍为有可取信者。 尧的重要政绩为任用舜并传位给他。后世关于舜的传说最多,皆不可取。从上文所引 晋国史赵之言:“自幕至于瞽瞍无违命,舜重之以明德”,可见瞽瞍不是那样顽固不化 的人。《国语·鲁语》上展禽言:“舜勤民事而野死”,不过谓其未能“寿终正寝”, 而后世有舜死于苍梧,葬于九疑山的传说,显然是夸大了“野死”之言的结果。 舜的主要政绩,《左传》文公十八年鲁史克称述者为最详,引《虞书》数舜之功曰: “‘慎徽五典,五典克从’,无违教也。曰‘纳于百揆,百揆时序’,无废事也。曰‘ 宾于四门,四门穆穆’,无凶人也。”所举三事,皆为舜当政以后之实效,具体行动则 为举用八恺、八元及流放四 美,不陨其名。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举八 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内平外成”。流放四凶,除上文 提到的梼杌外,还有帝鸿氏之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丑类恶物,顽嚣不友,是与比周,天下之民谓之浑敦”;少皞氏之不才子,“毁信废忠,崇饰恶言,靖谮庸回,服谗搜慝,以诬盛德,天下之民谓之穷奇”;缙云氏之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舜流四凶族,“投诸四裔,以御螭魅”。后有边区部族三苗起兵反抗,舜派禹率兵平定之。 舜当政时最重要之事为任用禹治平水土,是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禹治水事,以 《国语·周语》下太子晋论述者为最详,自鲧治水失败说起,到禹改正办法治水成功, 其文近于夸大,而治水功绩尚得以反映。后人关于治水之评议亦能切合实际,如春秋时 臼季称:“舜之刑也殛鲧,其举也兴禹。”[9](《晋语》五)祁奚称:“鲧殛而禹兴。 ”周大夫刘定公对晋卿赵孟言:“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吾与子弁冕 端委以治民,临诸侯,禹之力也。”[3](襄公二十一年、昭公元年)《诗》、《书》中 亦多有关之记载,《诗·小雅·信南山》:“信彼南山,维禹甸之。”《商颂·长发》 :“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书·立政》:“其克诘尔戎兵,以陟禹之迹。”甚至 “禹迹”在后世成为中国大地之代称,如《左传》襄公四年引《虞人之箴》:“茫茫禹 迹,画为九州。” 禹做天子后,以召开万国大会为最重要。《左传》哀公七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 玉帛者万国。”在尧舜以前,天子的地位虽高,尚不能轻易调动诸侯,禹治水功大,各 国皆受其惠,又承舜治理成功之后,天子的威信大大提高,所以有条件召开一次万国大 会,天子的地位因此更得加强。《越绝书》载风胡子之言:“禹穴之时,以铜为兵,以 凿伊阙龙门,决江导河,东注于东海。”禹治水成功,没有金属工具似乎很难实现。又 相传有禹铸九鼎之说,春秋时,楚庄王兵临周郊,问九鼎之大小轻重,王孙满回答说: “昔夏之方有德也,贡金九枚,铸鼎象物。……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 暴虐,鼎迁于周。”[3](宣公三年)是古代实有九鼎。既能铸鼎,其冶炼技术已经很高 ,可知禹时使用铜器已经很普遍了。 皋陶和益,都是禹治水时的重要助手。《史记·夏本纪》称:“皋陶作士以理民…… 敬禹之德,令民皆则禹,不如言,刑从之。”《尚书》有《皋陶谟》篇,录禹与皋陶等 对话于舜前,虽为后人设想之词,足以反映诸人关系之和谐。禹准备于卒后禅位于皋陶 ,而皋陶先卒,于是转而禅位于益。皋陶卒后,禹封其后人于英、六,或在许。春秋时 ,楚灭六与蓼,鲁大夫臧文仲说:“皋陶、庭坚不祀,忽诸!”[3](文公五年)庭坚为高 阳氏八恺之一,为舜所举用者,其封地在蓼,与皋陶之后封地六相近,其族属或亦相近 ,皆为古代东方夷人系统者。 益也作伯翳,秦和赵都是他的后裔。大约自经颛顼整顿以后,天子的威势加重;自舜 治国有方,又经禹治水成功,天子的威信大为提高,于是天子之位受到某些有野心者的 窥伺,禅让的办法受到了冲击。益于禹卒后,按照传统的办法接受了天子之位,而禹之 子启是个野心家,被他强夺过去。启的行为受到一些人的非议,其中包括他自己的儿子 武观和关系密切的有扈氏,于是,有启征西河与大战于甘的战事发生,启都得到胜利。 春秋时,楚国的椒举说,“启有钧台之享”[3](昭公元年),以享宴诸侯的方式,炫耀 其威势,虽保住了天子之位,到他的子孙便为有穷后羿所夺。有穷氏又为寒氏所代,禹 的子孙杼,以武力消灭寒氏,取得了天子之位。以后子孙相传下去,形成为夏朝,五帝 时期正式宣告终结。 《国语·鲁语》上记展禽说:“杼,能帅禹者也,夏后氏报焉。”说明古人认为夏朝 开始于杼,禹是夏朝的祖先。由于禹的声誉大,本来也是天子,后人便以夏朝为开始于 禹。而在启和杼之间,有较长时间的空缺,统称之为“康”,以示空无实际之意。由于 时间较长,又分为太康、仲康、少康三个名号,其实都不是人名,可参看拙作《夏代三 康》[11]一文。 四岳也是协助禹治水成功者,为共工氏之后。成功后,“皇天嘉之……胙四岳国,命 为侯伯,赐姓曰‘姜’,氏曰‘有吕’。”[9](《周语》下)其后世与姬姓合作建立周 朝。四岳本以治水成功得到了较高的政治地位,《尚书·尧典》以鲧、禹治水都为四岳 所推荐,显然是为传说所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