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史料·个案·宏通(4)

在《历史科学是从争鸣发展起来的》一文中,郑先生曾说:“争论的问题大,涉及的面广,关心的人多,讨论起来一定热烈;但问题大就不容易照顾周到,不容易处处深入,往往存在薄弱环节。问题小可以深入,但面窄就不容易通贯全局,不容易引起注意,而且往往陷入繁琐考证。似乎应采用点面结合比较好些。围绕一个中心问题,一面进行全面探讨,一面就其中某一小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全面探讨为重点研究指出方向,指出关键;重点研究为全面探讨提供资料,提供论证。全面探讨不排斥某些方面的深入,重点研究也不离开中心问题的方向。”[2](P304)此一“点面结合”的史识,正彰显出郑先生以上三种为学取向乃一有机整体、彼此关联,而且是相得益彰的。
    总之,以坚实的史料为根基,以个案探讨为突破,以宏通视野为涵摄,既是郑天挺先生长期潜研清史探索出的一种新治学模式,也是他留给学界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有益启示,值得学界同仁认真学习、体会和发扬。
    如果给郑先生的治学做一概括地话,用郑先生自己凝练、提升的“深、广、新、严、通”五个字,再恰当不过了。郑先生于《漫谈治史》中揭示其要义道:“深:包括事实,多问几个为什么,深入追下去。广:要求详细占有材料,还要广泛联系。新:要求不断提出新资料、新问题、新见解,核实新资料,解决新问题,证明新见解。严:要严格,不虚构,不附会,要事事有来历,处处有交代,要说清楚,不回避问题。通:找出规律,前后一贯。”[5](P463)诚哉斯言!
    虽然郑天挺先生很谦虚地以“探微”名集,但先生的学术成就和贡献,则是非常“显著”的。“微”、“显”之间,正体现出郑先生高洁的人品、大师的风范!
    原文参考文献:
    [1]冯尔康,郑克晟。郑天挺学记[C].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2]郑天挺。探微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郑天挺。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第八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9.
    [4]郑天挺。明清史资料(下册)[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5]郑天挺。及时学人谈丛[C].北京:中华书局,2002.
    [6]封越健,孙卫国。郑天挺先生学行录[C].北京:中华书局,2009.
    [7]汤一介。北大校长与中国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8]郑天挺。清史探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9]吴廷璆,陈生玺,冯尔康,郑克晟。郑天挺纪念论文集[C].北京:中华书局,1990.
    [10]郑天挺。清史简述[M].北京:中华书局,2005.
    [11]王锺翰。王锺翰清史论集(第二卷)[M].北京:中华书局,2004.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