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施爱东:《早期民俗学者的田野考察及其方法探索》,载《西北民族研究》2006年第1期。 (37)史禄国著,吴有刚等译:《北方通古斯的社会组织·序言》,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页。 (38)参见《云南省政府龙主席介绍信》,收入《云南民族调查报告·附录》,第1页。 (39)杨成志:《西南民族调查报告·附录》第33页。 (40)杨成志:《我对于云南罗罗族研究的计划》,收入周大鸣主编:《杨成志人类学民族学文集》,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第227页。 (41)费孝通:《师承·补课·治学》,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92-121页。 (42)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胡适来往书信选》,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481页。 (43)曾昭璇:《梁钊韬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文集·代序》,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第4页。 (44)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收入《傅孟真先生集》(四),台湾大学1952年出版,第179-180页。 (45)见杨成志《国立中山大学设立人类学系建议书》,收入刘昭瑞主编《杨成志文集》,第137页。杨哲编《钟敬文生平·思想及著作》,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404页。 (46)杨成志:《西南民族·自序》,收入《杨成志文集》,第136页。 (47)古通今:《民俗复刊号--兼评我国民俗运动》,载《民俗》第1卷2期,1937年1月30日,第293页。 (48)朱希祖:《恢复民俗周刊的发刊词》,载《民俗》第111期,1933年3月21日,第1页。 (49)参见杨成志《广东北江猺人文化现象和体质型》,江应樑:《广东猺人之今昔观》,二文均载《民俗》季刊第1卷第3期,1937年6月30日。 (50)杨成志:《乳源猺族调查资料汇编·序言》,收入《杨成志人类学民族学文集》,第523页。 (51)见广东省档案馆藏《研究生院研究生硕士及各院系代表》,档案号:20-(2)-309;《研究院研究生登记学籍表》,档案号:20-(2)-304;杨成志《国立中山大学设立人类学系建议书》,收入《杨成志文集》,第263页;高增德编《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大辞典》,太原:书海出版社1994年版。 (52)以上参见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办事处编《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年报》,1937年6月版,第99-100,126-129页。 (53)容观敻:《中山大学人类学教学和研究述略》,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001年第5期。 (54)黄淑娉:《黄淑娉人类学民族学文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23页。 (55)例如,1984年梁钊韬恢复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曾昭璇认为这个人类学系在学科体系建设上将“民族学、考古学、语言学、体质人类学”有机结合,具有“明显的学术流派特色”。参见曾昭璇:《哲人已逝业绩畅流》,收入《梁钊韬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文集》,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第1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