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鹿忆鹿]从民间故事看中国家族关系——论“傻女婿”“巧媳妇”的回娘家情节(4)


    五、结语
    除了洪淑苓关于回娘家习俗的研究之外,刁统菊也对嫁女与娘家、娘家以及联姻家族之间关系的影响进行研究,同时指出嫁女回娘家习俗在姻亲交往体系中的特殊意义。可见回娘家的相关主题已经受到学者们的注意。
    傻女婿故事类型中,习见夫妻回娘家为父亲拜寿的场景,妻子对呆傻的丈夫殷殷叮咛嘱咐,体现她回娘家的战战兢兢,她不是要回家,而是去做客,她怕呆傻的丈夫丢人,同样的,台湾傻女婿故事中有为拜寿准备的贺礼,也有三个连襟之间较劲攀比。妻子事前交代丈夫在丈人的宴席间要如何应对进退,连襟的较劲,看来更像姊妹对婚姻的评价。
    一个女人的难处从她当了媳妇开始,她被选为别人的媳妇,丈夫的好坏,她无能置喙,如果命运多舛,她可能成了傻女婿的巧媳妇。婚后呢?媳妇能否回娘家,公公决定;要回娘家几天?公公定夺。身为媳妇,她被迫要将婆家置于首位,巧媳妇故事中,媳妇帮公公对付自己父亲的情节,透露出女人的悲哀,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当然也从夫之父。在巧媳妇的故事类型中,小媳妇常常是在妯娌中最突出的,妯娌间的较劲似也成了不得不然的无奈;而歌谣中也透露出许多回娘家的媳妇得面对嫂嫂的冷言冷语。回娘家成了出嫁女人的盼望,而嫂嫂的角色似乎暗示她对小姑的排斥与敌意,嫁为人媳的小姑已没有了娘家,娘家成了出嫁女儿做客的场所。
    “巧媳妇”故事类型中,公公选择媳妇、考验媳妇的聪明智慧或比较哪个媳妇有掌家的能力,几乎事事围绕着“回娘家”这个母题。“巧媳妇”故事类型中,身为丈夫的人几乎从未出现,公公才是主要角色。换句话说,男子的娶妻是由父亲决定,父母之命其实大都指父亲之命,落实到婚姻上,也只有翁媳关系的讨论。因此,台湾的相关故事中,才会出现媳妇为了公公与娘家父亲对立的情节,说明女子出嫁后,婆家才是她的归宿,是她真正效力的家,原生的娘家已经成为过去,像闽南语说娘家是“后头”,其中颇有深意。
    “傻女婿”故事中,何以也出现“巧媳妇”这样的情况?呆傻的男子无能娶妻,更遑论娶到聪慧的妻子,他能娶到“巧媳妇”,是因为父亲的关系,为了顾全往后理家、掌家的重责大任,呆傻的男子更需要“巧媳妇”。反过来说,巧媳妇的娘家竟不顾女儿死活,即使女婿是呆傻的,也将女儿许配出嫁。
    另一个要思考的是,何以故事类型中,少见“傻媳妇”情节?这应该也是缘于中国的婚姻是由父母做主,在家族势力的介入下,无论如何呆傻的男子都能娶到妻子,而愚蠢的女子却找不到归宿。任何的父母都不想要愚蠢的媳妇,既不能教养孩子,也不能管家掌家,甚至会成为家族的负担。康丽指出,巧媳妇是聪慧的,她们安然的持家守成,从未刻意或主动去承担和代表什么,但她们是“不幸”的,因为她们所要倚靠的男人不够强大,不能庇护她们和家庭。为了家庭的存在她们必须强悍,走到台前是时势所推。傻女婿故事类型中,所以都有一个巧媳妇,无异于说明,越呆傻的男人,越迫使身为父亲的人帮儿子找一个聪明的妻子,这个公公想方设法也要找一个巧媳妇,她才能维持这个家族的一切,尤其在公公婆婆百年之后,巧媳妇必定成为这个家族的脊梁,相夫教子,维持家业。
    (本文刊载于《民俗研究》2018年第4期,注释从略,详见原刊)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