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谷子瑞]变与不变:技术世界中的定州秧歌(3)


     二 扩与缩:秧歌的传播与流传
    定州秧歌产生之初即凭借其乡土本色在短时间内风靡定州广大农村(图4),并流传到邻近的满城、唐县、清苑、望都等地的农村地区。按张占元的说法,“咱们定州秧歌踏遍了保石衡沧的广大农村”。
    当今社会,交通、信息等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定州秧歌的进一步传播带来了无限可能,然而定州秧歌的流传范围不但没有扩大,反而在日益萎缩。定州市内比较活跃的民间班社只有塔宣村、留早村、东念自疃等为数不多的村落,对外的辐射范围堪堪维持在望都、曲阳等地的小部分农村地区,“咱们定州秧歌踏遍了保石衡沧的广大农村”的盛景只能回荡在老艺人的记忆中。技术进步带给定州秧歌的似乎不只是机遇,还有严峻的挑战。
    
    图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定州秧歌鼎盛时期在定州的分布
    1.交通的效度与限度
    交通技术的进步大大节约了演职员的出行时间。2018年2月26日,兴定剧团送戏下乡到东留春村。从团长家到东留春村约30公里,开车比自行车能节省一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间。兴定剧团有一辆5座轿车和一辆9座面包车,此次出行的人数在20上下,车内非常拥挤,但是没人抱怨。相对于舒适的空间,交通时间的缩减更重要。与其他剧团选择在下午开戏不同,正是因为交通便捷,兴定剧团才会把开戏时间定在上午9点。
    另一方面,得益于交通的发展,定州秧歌有了更多走出去的机会。央视实习记者将传承人作为了解定州秧歌的重要窗口,在采访定州秧歌戏国家级传承人——张占元后也给予他和同村的侯国军参加节目的机会。2014-2016年间,侯国军一行人两次乘坐火车前往北京演出。
    2005-2008年,刘宝玲任定州市委书记。他经常带着侯国军、张芬然等人参加京津各地的团拜会。近年,兴定剧团经常代表定州秧歌去保定、石家庄等地参加比赛或非遗展演,载誉而归。显然,每次外地演出,甚至“进军”央视,无一不是掺杂了政治强力或非遗等外部因素。实际上,在传统文化和非遗的双重标签下,定州秧歌走出定州多少有其必然性、必要性。
    技术进步的大背景下,非遗等外在力量确实可以提供定州秧歌进一步传播扩散的机遇,但能不能化被动为主动,真正地流传开来,却不是非遗保护运动,不是政府,也不是秧歌艺人可以决定的。定州秧歌本是当地农耕文明的产物,说唱念白等与同期当地人的世界观相匹配,加之观众的品味是多元的,适合定州广大农民,不一定适合定州之外的所有人;产自乡野的艺术,不一定适合都市;在农耕文明中“吃香”的定州秧歌,很可能在技术充溢的现代社会中败北。
    2.信息技术大展拳脚
    除了交通便利、非遗声势,侯国军进京演出同样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2014年,采访过张占元的记主动给张占元打电话,发出演出邀请。张占元自是欣然应允。不可否认,我们习以为常的电话沟通在此次演出接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以手机为载体的通讯技术,通过保障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增强了秧歌与外界的联系。
    与此同时,通讯技术的发展,也使秧歌内部经常、及时的信息沟通成为可能。20世纪80年代末,某次张占元于傍晚临时接到第二天有演出的通知,他骑着自行车通知各演职员,人员通知到位,天也亮了。他回家收拾一番,立即赶往演出地点。现在,临时接到演出通知,在微信群里通知一声或是打几个电话,几分钟就解决了,花费的时间是大为缩减。
    此外,以电视、互联网为主的现代媒体技术,丰富了观众接触秧歌的渠道。以前人们只能在表演现场观看定州秧歌,对秧歌的认识源自现场的体悟。现在,许多从没亲自看过一场定州秧歌的人也能对定州秧歌评头论足。显然,这得益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电视无疑是人们接触秧歌最方便、快捷的方式之一。技术便利,又有非遗的“东风”,时常有电视台向定州秧歌抛来橄榄枝。此种演出模式下,组织者通过技术将秧歌拽离演出现场,使之有一个“物质化的留存”,方便不同的观众在任意时间与地点观赏。同相声等讲究现场的表演类似,戏曲表演的“同一场域中演者与观者是一体的、互动和互显的”,如此,观众与演者之间的互动被消弥于无形。与之类似,提前录制的伴奏亦会抹杀演员和伴奏之间互动的可能。
    电视、互联网之外,乡民或演员个人经常会发一些与秧歌相关的照片、小视频到微信朋友圈或其他互联网应用上。这种出于好奇、展示等原因的自发宣传,展示给外界的定州秧歌是碎片化的、有选择性的,因而这种行为与其说是宣传,不如说是社交。
    当然,除了传播扩散之外,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秧歌资料的记录与保存亦大有助益。2017年11月,政府出资,网罗几乎全部的定州秧歌艺人录制了32个唱段,以享后世。
    手机、电视等信息技术确实增强了秧歌内外的联系,丰富了人们接触秧歌的渠道,其副作用也是显见的,如戏曲表演视频化会抹杀演者与观者之间的互动。与热热闹闹的多元传播扩散相比,现实中秧歌的流传范围并非表面这么红火,而是在逐渐萎缩。根植于农耕文明的秧歌是自动自发流传的,而现代语境下秧歌的扩散虽然有着技术和非遗加持,但是成效实难预测。也即,外力扶持本就是定州秧歌日渐孱弱的体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