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王晶波韩红]“牛犊娶亲”故事的佛教源流及其演变(4)


     四、唐代写本《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
    《释迦如来十地修行记·第七地》流传于元明时期,我们继续追溯它的来源,可找到敦煌文献中保存的唐代写本《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
    《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一卷,首残尾全,由分别收藏于中俄两国的三个卷号的残本缀合而成,即俄罗斯圣彼得堡东方文献研究所藏的Дx.02142、Дx.03815号和中国国家图书馆藏的BD04264号[34]。俄藏的两个卷号存18行,内容顺序在前,国图本存133行,内容顺序在后,两处藏本中间有残缺,不能直接缀合。卷末有尾题作“《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一卷》”。该经抄写于晚唐早期,约在八世纪下半叶左右[35]。
    《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所载故事内容,概括起来大致如下:
    (前缺)栴陀罗颇黎国王在外的时候,第三夫人生了太子,另两位夫人设计用猫子调换太子,将太子喂食母牛,并谎报国王。三夫人被打入磨坊做苦工。母牛生下银蹄金角牛犊,国王十分喜欢。两位夫人假装生病,要吃牛犊心肝治病,国王无奈,令屠户杀牛犊。牛犊求屠户放过,屠户用天帝释变的死黑狗的心肝替之。牛犊出城行至舍婆提国,逢王女招亲,选中牛犊,王怒欲杀女,天帝释变作大臣劝解,遂逐牛犊公主出城。至金城,牛犊脱去牛皮,变回人身,称作金城国天子。太子公主潜回栴陀罗颇黎国探母。又集金城、舍婆提两国兵马赴栴陀罗颇黎国,对国王讲明真相,救出母亲,国王欲杀两位夫人,太子阻之。国王让位出家,太子报恩,封屠户为国相。太子及母亲肉身成佛。两位夫人不悔改,被天帝释惩罚而死。
    最末还有关于如来佛讲经之效果及故事人物来历的简单交代。
    从故事内容情节人物看,这部《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与《释迦如来十地修行记·第七地》几乎相同,后者无疑是由前者发展演化而来。
    那么《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又是一部什么样的佛经呢?
    据方广锠先生考察[36],该经原名《银蹄金角犊子经》,别名《孝顺子应变破恶业修行经》。最早著录在隋彦琮编写的《众经目录》卷四中,称“《银蹄金角犊子经》,一卷”,被判为疑伪经[37]。唐代的几部经录也有著录,如明佺等编《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十五录作“《银蹄金角犊子经》,一卷”[38],智昇《开元释教录》卷十八除录其本名外,还著录了它的别名《孝顺子应变破恶业修行经》”[39]。圆照《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二十八亦著录,内容同《开元释教录》[40]。以上著录均遵从隋彦琮的判断,归入疑伪经之属。此后的一千多年中,《银蹄金角犊子经》一直被当作疑伪经对待,历代大藏经均未收录,世间亦无传本。敦煌石窟保存下来的这件《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的晚唐写本,可谓名副其实的孤本。方广锠先生举出13个例证加以详考,认为该经非伪经,而是印度佛教初期密教所撰写的佛本生故事,属于翻译典籍[41]。其结论得到学界认同。
    此外,韩、日、中等国学者朴炳东、牧野和夫、齐藤隆信及方广锠等先生还根据韩国所存《释迦如来十地修行记》之第七地《金犊太子传》,考察了这部佛本生故事典籍在朝鲜流传的情况[42]。李小荣先生则讨论了《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与“狸猫换太子”故事的关系[43]。方先生还推测《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自八世纪失传,仅存于朝鲜半岛,至清代回流影响到“狸猫换太子”故事。经以上诸位学者的研究考察,有关《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的来历、性质以及流传影响等有关问题基本上都得到了澄清,使这部久佚的典籍得以“验明正身”,重新为世人所认知。
    据上可知,敦煌本《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在隋朝最早被称为《银蹄金角犊子经》,直到一百多年后唐代智昇《开元释教录》时才著录《孝顺子应变破恶业修行经》这一别名,而敦煌本《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之名有可能是《孝顺子应变破恶业修行经》的省称[44]。可见在隋唐时代,此经流传更广的名称应该是《银蹄金角犊子经》。从这一点看,后来朝鲜流传的文本称《金牛太子经》、《金犊太子传》,国内宝卷称《金牛宝卷》《金牛太子宝卷》,更后来的民间故事称“金牛犊”“金牛娃”“牛犊儿子”“小花牛”,特别是“金角银蹄牛犊”,等等,这些称呼,都与其源头《银蹄金角犊子经》之名,特别是“犊子”一名的影响不无关系。
    与元明时代的《释迦如来十地修行记·第七地》相比,敦煌本《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的最大不同,是文本语言与结构形式的不同。它采用是较为口语化的散文,没有诗偈。如:
    犊子语屠儿曰:“我非是犊子。我是栴陀罗颇黎国王太子。我父索其三妻,我母处在小限。两夫人意欲煞我。我不得违二母之意,变作犊子。卿莫煞我。我□之日,必作国王。我作国王之时,使卿金千斤,分国半治,封邑万户与卿。屠儿!愿莫煞我。”尔时屠儿闻犊子作如是言,大忙迫。白言:“丈夫立身以来,煞害众生恒河沙数。小来未见有是银蹄金角犊子语我此言。”[45]
    文本结构上,该经采用了佛经常见的“三分”结构,虽然敦煌本《孝顺子》的卷首已经残去不存,但从残存的大部分看,其后面的两个部分仍在,故学者推断其原本应该是标准的“三分俱足”的结构[46],即前有交代该经讲述的时间地点的部分、中间为孝顺子故事主体内容、后面有讲经效果及人物来历的揭示。而《释迦如来十地修行记·第七地》如前所述,虽然点明了佛本生故事的性质,但只保留了故事的主体,且语言已是民间讲唱的韵散结合的形式。从文本结构这一点来看,敦煌本《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的三分结构,与《释迦如来十地修行记·第七地》不类,但与《金牛太子宝卷》的结构却有一些相似。
    还有一个不同,就是在《孝顺子》中,牛犊被招亲的国家是“舍婆提国”,而从《第七地》开始,牛犊招亲的国家都变成了“高丽国”。其余大体相同。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