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萃】吴玉军 顾豪迈:国家认同建构中的历史记忆问题(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12:11:0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吴玉军 顾豪迈 参加讨论
三、历史记忆的叙事方式: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 如何让历史记忆之光照耀当下,使当下的读者对那段未曾经历过的历史感同身受,是历史书写者必须面对并加以认真思考的问题。按照叙事类型的不同,历史记忆的叙事可分为宏大叙事和微观叙事。 宏大叙事预设了一种整体史的关怀和总体性的历史框架。在叙述国家历史记忆的过程中,这一预设能够防止叙事者落入碎片化陷阱。不过,在国家认同感建构中,宏大叙事也有其局限性。运用总体历史来尝试解释全部人类历史,诉诸概括律、模型和普遍化的研究方法使历史作品缺乏人情味,会使历史记忆失去亲切感。微观叙事以其生动丰富、细腻感人的特色在贴近读者、贴近生活方面有其显见的效果。 因此,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是互补的关系。宏大叙事能为历史记忆提供总体性的阐述框架,为每个人物的行为提供意义与价值,帮助叙事者界定历史题材的边界和意义。同时,微观叙事能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加历史作品的可读性,在民族国家历史的框架下进行微观叙事,即在宏大的背景下,展开跌宕起伏、生动感人的微观叙事,是国家认同建构中历史记忆应有的选择。 四、历史记忆的书写要素:故事、史实与反思 在历史记忆当中,历史教科书具有官方性、权威性、正式性、普及性的特征,能够将一个国家的历史记忆深深地嵌入国民的精神世界,因而它是格外重要的“记忆场所”。而一本成功的历史教科书需要具备三个要素:历史故事、历史事实和历史反思。 首先,历史书写归根结底是将历史真相包裹在文字之中,讲故事的方法能够通过扣人心弦的情节、触动心扉的情感打动读者,使读者有兴趣了解历史。其次,任何历史记忆都需要历史事实作为内容支撑。客观性是历史作品和历史学科得以站得住脚的根基。同时,在国家认同建构中,我们既反对为了增强民族自豪感而肆意夸大历史成就的叙事手法,也反对为了抚慰民族的伤痛而歪曲历史真相的历史叙事。最后,在国家认同建构中,依据历史事实讲述历史故事,其目的在于一方面激发人们情感的共鸣,更为重要的是借助这种强烈的情感使人们产生深层次的理性的思考。历史记忆的书写和叙述是将受众看作理性的反思者和批判者,要引导受众实现反思性的认同,成为理性的爱国者。 故事、史实与反思都是历史记忆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是,根据受众的心智水平,三种要素的比例应该有所不同。学习历史,应该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的顺序进行,不可“拔苗助长”或“陵节而施”。这是历史教育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历史记忆的书写应该遵循的基本思路。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网 赛音/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