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宪昭]试析记史性神话的历史真实与文化真实——以蚩尤神话的真实性为例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02:11:28 中国民俗学网 王宪昭 参加讨论
所谓“记史性神话”,有研究者又称之为“历史神话”。这类神话与开天辟地、万物创生、人类起源等带有宏大叙事的神话不同,是以特定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原型,带有明显的历史史观的神话。这类神话不仅是民间文化的典型代表,而且与人类自身的文化思考关系密切,具有广泛的受众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之所以要提出记史性神话的历史真实与文化真实问题,主要目的在于据此探讨其存在的“合法性”以及文化价值。在此以蚩尤神话的真实性为例,管中窥豹,做一些简单分析。 一、记史性神话建构了“历史真实性”而非“真实历史” 蚩尤作为与炎黄二帝同时期的文化人物,在中国记史性神话叙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中国许多民族和地区流传甚广。从当今学术研究文类定位的角度,“蚩尤神话”,也可以定义为“蚩尤神话传说”,其反映的背景是距今至少4千多年前的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总体上呈现出原始社会的特征,同时随着后世传承过程中的增减取舍,又附加了一定的带有传说性质的内容。主体上看,这些传说的原型仍带有明显的神话色彩,故本文论述中采用“蚩尤神话”的命题。 (一)蚩尤神话的产生与传承与历史记忆密切相关 神话是人类早期的口头创作,属于史前民间文化的范畴。学术界较为认可的看法是,神话的产生源于特定群体的社会组织的需要,往往与巫术、宗教或重大祭祀有关,具有神圣性,是传载先人们历史、文学、宗教、律法等社会事象和生产生活经验的百科全书,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源头。关于蚩尤神话的产生已难以考证,其内容庞杂的叙事中,包含了蚩尤的身世、蚩尤的身份、蚩尤与炎黄之争、蚩尤的发明等若干母题。这些母题的生成与流传可以归纳为三个渠道四种形态。其中三种渠道是:(1)神话最早在民间形成后,以口耳相传的形式在民间连续传承。这是神话生存的最主要形态。(2)民间口头传承神话进入文献。这是记史性神话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后来随着文字的产生和推广应用,这些口头神话有些会被史官或文人有目的有选择地采集记录到文献之中,如《山海经》、《淮南子》、《史记》就是这方面的经典。(3)由文献记载再次回流到民间,并在民间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发展。蚩尤神话保存与流传的四种形态是:(1)民间时代相传的口头神话。如湖南花垣县流传的蚩尤神话,山西运城市一带流传的蚩尤神话等。(2)记载于文献中的神话。如《山海经》中记载的蚩尤与黄帝之争,《逸周书》中记载的炎黄二帝联手杀蚩尤等。(3)民俗中的神话影像。如黔西北、滇东北地区苗族每年六月六日踩山花节习俗影像,近几年来汉族、苗族在山东省阳谷县叶街村的“蚩尤冢”共祭蚩尤的影像资料等。(4)文物、器物与其他艺术作品中留存的神话。如山东临沂汉画像石中的蚩尤像。在以上四种形态中,口头神话虽然具有传承主体差异性和不稳定性,但却是后三种形态的重要来源和依据。无论是从事实上还是学理上看,进入文献、民俗、文物等蚩尤叙事,均源于史前文化中曾经早已产生和流传的蚩尤神话。这样一个特定的叙事无论是“神话的历史”还是“历史的神话”,说到底,就是通过祖先形象的塑造与强调,与一个族体的延续或族群凝聚力发生关联。因此,对于“蚩尤”形象宁信其有而不信其无的态度应该是合理的。 (二)蚩尤是特定的文化形象,而非真有其人 今天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蚩尤”作为一个汉语词汇,产生于文字出现之后,这个专有名词是对史前口头传承中“蚩尤”的记音、写意还是其他借用、转注等,不得而知。那么,我们对其名称不妨做一些学理上的推测,如有的认为“蚩尤”是一种“虫”的名称,东汉许慎在《说文》中解释是“蚩,蚩虫也”;《集韵•尤部》中的解释是“蚘,蚩蚘,右诸侯号。通作尤”;有的认为蚩尤与“牛”有关,“蚩”字的上部颇似牛角的模样,同时一些文献和神话也多次提到蚩尤面如牛首,如《述异记》说的蚩尤“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耳鬓如剑戟,头有角”;有的说蚩尤是一种怪兽,如《初学记》卷九引《归藏•启筮》的记载是蚩尤“八肱八趾疏首”,而《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龙鱼河图》中的说法是蚩尤“兽身人语”等;还有的把蚩尤说成是一种复合体动物,不但“面如牛首”,而且“背生双翅”。诸如此类的说法似乎证实了人类早期特别是原始社会后期非常普遍的氏族或部落将图腾作为名称的现象。氏族与部落的生存与交往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而便于识别的名称,在当时语言与名称相对不发达的情境下,动物、植物、无生命物都可以作为区别氏族或部落的名称,相比之下,因动物具有更为明显的区别特征而会成为族体命名的较好选择,为了强化这种动物名称的标记功能,就会出现在特定叙事背景下人与图腾物名称、族体与图腾物名称相互替换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讲,蚩尤是动物名,也是人名,同时还可以是部落的名称。 确切一点说,蚩尤神话叙事中出现的“蚩尤”,是一个部落的名称而非特定的人。这一结论的形成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史前文化时代特别是时间更远的远古时代,人名、族名、地名、官职名等会常常合而为一,这是史前叙事中命名的自然规则,这一规则会导致同一个人物具有多种名称、名号的现象。如被列为“五帝之首”素有中华始祖之称的“黄帝”,号为“轩辕氏”,《史记•五帝本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黄帝居于轩辕之丘。”这段记载表现出黄帝的命名与地名有关;同时,黄帝又号称“有熊氏”,战国时期的《竹书纪年》中有黄帝“居有熊”的记载,除称谓与地名有关之外,这一地区又可能与“熊”图腾有关,这样作为图腾物的“熊”也会作为族体的名称被人们所接受,所以后来黄帝的许多后代都与“熊”有关,像大禹神话记述大禹在治水开山时还会化身成本族的图腾原型“熊”。对于这种远古名称的不确定性,有研究者还做过其他一些探讨,认为“在黄帝名轩辕号有熊这一符号现象背后,共有三种作为天地之间即人神之间的中介物象征存在,即玉璜(天桥)、天车(轩辕)、天熊(有熊),三者以不同的神话意象分别表达着相对统一的神话主题——通过神人沟通而实现天人合一。在家喻户晓的黄帝骑龙而升天传说中,终于将三种神话名号统一在一个叙事情节之中。”显然,“黄帝”作为特定的名称并不是一个人的专指,而是“黄帝族”所有成员的统称。从有关黄帝的不同神话叙事也可以看出,被派往任何一个地方从事开发或治理任务的“黄帝族”的“人”,所作所为都会归属于这个族体,在民间口头文化传统中会不断地将这个族体的成员的事迹归结到“黄帝”身上,所以直至今天,人们都会发现在不同地区有许多与“黄帝”相关的遗迹,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有“黄帝族”的人或后裔到那里争战或生活过的缘故,当然也不能排除某些地方为了提高地方文化知名度而牵强附会的可能。被历代王朝尊为正统的炎帝、尧、舜、大禹都属于类似的情况。“蚩尤”也不例外,如三国时期成书的《皇览•冢墓记》记载,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的蚩尤冢,传言蚩尤与黄帝作战被杀后所葬之处;又传言这里埋葬的是蚩尤的一个部将,因这名部将为保护蚩尤李代桃僵,衣着蚩尤的衣服,被误做蚩尤,真蚩尤葬于涿鹿矾山镇。这两个传言中值得注意的是第二个说法,直接点明“蚩尤冢”中所埋葬的并非“蚩尤”而是蚩尤手下的一名部将,也许这种情况更接近于历史真实。一将功成万骨枯,后人记忆的只是那一位功成名就的首领,至于手下部将则只能把身家性命的冠名权归属于首领的名下了。这样就箭垛式地塑造出“蚩尤”这样一个族体或族群的代表性名称。 (三)蚩尤神话不是历史记事却反映了历史真实 通过上面的推断,不难发现,蚩尤作为一个特定的民间文化形象具有毋庸置疑的历史依据,与历史密切相关,在很大程度上构建出史前文化的许多历史真实。关于史前文化的“历史真实”我们并不能苛求它是历史上曾经发生的真人真事,更主要的是要看它是否体现了“历史本质”的真实,即是否具有关于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本质的积极思考与合理性探索。国内外一些重大考古挖掘和古文字研究成果反复证明,许多神话中确实包含着诸如氏族更替、部落战争、天灾人祸等重大历史事件,在很大程度上再现了早已逝去的历史真实性,只不过这些历史真实性可能会被移花接木或张冠李戴,但不能否认的是“神话”的本真是“人话”,而不是随意编造的自欺欺人的鬼话,它之所以流传不衰,重要原因之一的它的“史证”价值。有研究者提出:“对于中国古史研究未来发展的基础而言,在古史史料的问题上,我们必须看到的现状就是:我们今天还不能完整了解古史记述内容的全部;我们还不十分清楚各种记述资料各自发生的真实情况;我们更不了解各种记述资料形成传世的和其他的文献文本中内容的过程。”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蚩尤神话虽然不是历史记事,但是表现了历史上曾经发生的故事,成为至今仅存不可再生的人类文化遗产,难能可贵地反映了一定的历史真实。尽管我们今天试图将蚩尤神话还原成一个真正的历史是不可能不现实的,甚至这些故事的主人翁的名称已经无足轻重,重要的是蚩尤神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时期的历史规则和可能发生的故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