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谦 程志浩: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新实践与整合效应研究——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为例(4)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06:11:17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 彭谦 程志浩 参加讨论
二、牡丹江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现实基础 牡丹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是少数民族散杂居的边疆城市;现有38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24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87%。①其中朝鲜族、满族和回族约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6%。少数民族分布呈现“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朝鲜族人口相对集中在西安区,回族人口相对集中在东安区,其他民族的居住地则较为分散。 近年来,牡丹江市委、市政府把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维护祖国统一、边疆稳定和社会和谐的政治任务来抓。2016年,牡丹江在全国散杂居地级市中第一个提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目标,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发挥政策优势,坚持文化引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九进”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活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少数民族农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保持全省领先水平;民族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更加坚实牢固,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日益增强,为边疆稳定、社会和谐、建设现代化牡丹江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深厚的民族团结历史底蕴 牡丹江市是满族的发祥地、朝鲜族的主要聚居区和回族的移民地。牡丹江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历史悠久,朝鲜族、满族、回族等民族和汉族群众一道团结奋进、抵御外辱,同心协力换来了今天的稳定和谐。早期的共产党员回族革命家马骏,抗日战争时期的满族将领陈翰章、吴克仁,朝鲜族抗联八女英雄安顺福、李凤善,都是该市在革命战争年代涌现出来的少数民族杰出代表。 社会主义和平建设时期,牡丹江市认真执行民族平等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建立了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环境和社区结构;各族群众在工作上相互支持、学习上相互帮助、婚姻上恋爱自由、习俗上博采众长,共同培育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教育上建立了牡丹江市朝鲜族中学,成为全省建校最早、规模最大、师资最好的民族中学。 改革开放以来,牡丹江市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生态等各方面保障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权利,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族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目前,牡丹江市执行的民族政策主要有:回族职工享有每月副食补贴7元;少数民族节日放假照发工资、待遇不变(如回族开斋节等);允许回族实行土葬;阿訇享受政府生活补贴;少数民族学生中考、高考享受加分及降低分数段照顾录取待遇;每四年举办一届全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每五年召开一次全市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各级少数民族干部比例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相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少数民族代表占有一定比例;每两年举办一期优秀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培训班等。牡丹江市民族政策法规的深入落实开创了民族工作的崭新局面,维护了少数民族的切身利益。 (二)明确的民族团结创建目标、任务、载体及落脚点 新时代,牡丹江市委、市政府基于该市民族工作基础较好的实际,主动提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奋斗目标,谋划了“6621”创建示范市布局,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迈上新台阶,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6621”创建示范市布局中的第一个“6”是创建示范市要发挥的六个示范作用。即在民族关系和谐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在发展民族经济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在城市民族工作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在少数民族扶贫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在发展民族社会事业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在散杂居民族地区开展创建活动方面发挥示范作用。第二个“6”是创建示范市要完成的六项工程。即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工程,民族关系和谐建设工程,民族政策落实工程,民族经济提速工程,民族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工程,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工程。 “6621”创建示范市布局中的“2”指的是抓住两个创建载体,即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九进”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九进”为载体,推动创建活动向深度和广度延伸拓展。在机关组织开展民族理论问答、民族知识竞赛、民族团结创建示范单位评选等活动,让民族政策深入人心;在广大乡村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村”评比,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积极引导各族群众加快发展致富奔小康;在城市社区开展“手拉手·心连心”结对帮扶互助和“邻居节”等活动,促进各族群众交流交融、增进感情;在学校广泛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宣传教育,抓好民族团结的“希望工程”;在民族企业开展“小微企业创业先锋”评比活动,激励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积极进取,跃向时代创业大潮;在部队军营中开展的“阿妈妮读报组”拥军活动已有60余年历史,成为一个军民共建、共育、共享的响亮品牌。目前,牡丹江市已成功创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1个,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2个,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营造了良好氛围,奠定了坚实基础。②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为载体,形成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统一下发宣传月实施方案,在全市集中开展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民族民俗传统展演、民族体育项目比赛、民族文艺节目演出、民族知识竞赛,非遗项目展览、民族团结研讨等民族文化交流活动。此外,牡丹江市注重发挥各级各类媒体舆论导向作用,在《民族画报》《中国网》《中国民族报》等国家级和省市级媒体开设专版、专栏,集中宣传报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典型做法、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事迹。同时利用手机自媒体创建了民族创建公众号,随时将民族团结进步的动态、创建知识、信息发到网上,供全市各族人民学习借鉴。 “6621”创建示范市布局中的“1”是始终把解决民族领域重点问题作为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适应民族工作的新形势,不断提高民族工作治理能力,牡丹江市重新调整充实了市委民族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加强民族工作服务与管理的任务,定期召开民族工作形势分析会,推进解决民族领域重点难点问题;加强基层民族工作三级网络建设,把民族工作纳入县(市)、乡(街道)、村综合治理进行考核,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人员,民族工作治理走上法治化、规范化道路;针对城市流动少数民族人口服务管理难题,牡丹江在市清真寺建立了新疆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站,在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街道、社区建立流动少数民族人口服务窗口,建立政策咨询、就业服务、法律援助等相关制度,使外来少数民族群众尽快融入城市、感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回族土葬和牛羊肉价格补贴政策的落实一直是回族等穆斯林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问题,牡丹江市克服土地管理和财政紧张等困难,重新调整回民墓地规划,扩大了回民墓地使用面积,坚持为回族等穆斯林群众发放牛羊肉补贴,受到回族等穆斯林群众的热烈欢迎。针对近年来双语教师缺乏、教学设施老化等问题,市委市政府特事特办,从延边大学、哈尔滨师范学院等重点院校,招录近50名朝鲜语双语教师,满足了高质量民族教学的需要。同时,筹集各类资金125亿元,对全市朝鲜族学校进行扩建、改建,购置现代化的办公设施,满足现代化办学需要。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