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国]历史原点·神话谱系·文化建构——民俗谱系学理论的三重逻辑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12:11:25 中国民俗学网 孙正国 参加讨论
摘要:20世纪90年代,问学历史专业的田兆元先生全面梳理中华民族神话系统,较早提出了方法论意义的“谱系”概念;本世纪初研究闻一多先生的神话学成就时,又洞见了“谱系学方法论”的独特魅力。此后结合非遗保护和民俗实践,田兆元先生完整论述了族群谱系、时间谱系、空间谱系、形式谱系的“民俗谱系四维说”。至此,历二十余年,田兆元先生创立了基于历史原点、神话谱系和文化建构三重逻辑的“民俗谱系学理论”,为中国民俗学作出了原创性的理论贡献。中国民俗学正在进入自主发展的新时代,民俗谱系学理论的形成,正是中国民俗学新时代的理论先声。 关键词:历史原点;神话谱系;文化建构;民俗谱系学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民俗现实的变化风雷激荡、新象迭出。商品市场社会的到来,掀开了传统农业民俗加速变迁的序幕;传统大年的压岁钱已为春节的“微信红包”淹没;媒妁之言的姻聘礼制与网络婚恋平台并驾齐驱;三大洋节(情人节、万圣节、圣诞节)引发的中国传统节日的狂欢化、娱乐化正在不断扩展;传统民俗越来越被当代创意产业碎片化;城镇化进程带来的广场舞休闲娱乐渐渐深入人心……这些新现象的影响,导致中国传统民俗变得零散和虚弱。传统民俗重构与多元文化阐释,成为当代中国民俗学重要的理论命题。基于以上学术语境,田兆元先生以历史为原点,从中国神话切入,全面考察中国民俗现实和非遗保护实践,逐渐探索出自己的研究方法与民俗理论,进而回应中国文化建构与文化创新的当代问题。 一、基于历史原点的“神话谱系论” 20世纪80至90年代,“文化热”在神话研究领域也有积极反应,学者们把中国古代神话的起源与系统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田兆元先生也从历史学的维度讨论中华民族神话系统的内涵问题。 田兆元先生从历史文献出发,梳理早期神话形成的文化背景。他认为“炎黄阪泉之战”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材料,讲述了黄帝依靠部落联盟的力量击败对手。《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1]那么,其中的六种动物是一些什么样的力量呢? 田兆元先生认为,“所谓熊罴貔貅貙虎,实为六种猛兽为图腾的氏族群体,它们虽然有着自己独立的信仰,但行将归入华夏族的阵营。”[2]华夏族首领黄帝组织六个以猛兽为族徽的小氏族大战炎帝部族,力量强大,最终打败炎帝。黄帝所代表的华夏部落显然是部族联盟的领袖。当然,华夏族作为包容六个小氏族的大部族集团,虽可称之为非严格意义的“小民族”,但仍然只是民族的前身与雏形。这一时期,部族之间加快了冲突与融合,他们通过标识与图腾认知,特别重视血统联盟,因为这些部族“相信大家都是起源于一个神,这个集体有一个神的谱系。”[2]田兆元先生条分缕析地从这场部族战争中发现图腾信仰,认为这些正处于部族向民族过渡时期的人们,他们相信共同建构起来的血统联盟有着“共同的神话来源”,也就呈现出“神的谱系”。由此,“谱系”概念正式被提取出来,它是作为图腾制度下神话共同体的一个特征,也是具有“共神”认知的血统联盟氏族的基本结构,揭示了从早期部族社会“共同神话来源”的重要意义,一定程度上打开了“谱系”作为方法论的研究视野。 田兆元先生从历史学的视角所发掘出来的“阪泉之战”,已经从史实中抽象出部族社会的发展逻辑,即由小氏族向氏族联盟、氏族联盟向民族演进的文化过程。而氏族联盟是部族演进的关键,他们彼此之间有一个共神的来源,以血统为基础,正是联盟认同的前提。在此,“谱系”成为我们认识中华民族神话系统的第一个显性特征。“炎帝黄帝,帝俊帝喾,颛顼祝融,这三大集团的部族首领逐渐被神化后,成了三个集团分别崇拜的上帝和祖先,便宣告了民族形成这一天的到来。这三大团体势力的消长是中国原始社会后期以至于秦汉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它们相互间有冲突,更多的是融合。所谓五帝故事,记载的是各部间先后轮掌盟主的史实,这是中国历史上早期社会组织形式。中国古代神话就是在三大神话系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华民族核心神话是龙凤合一的神话,五帝的神话,创世神话与皇天后土的神话。它们自春秋以来不断发展完成于秦汉,跟汉民族的成长历程同步。”[2]田兆元先生从“谱系”出发,吸取前贤研究成果,进一步明确了中华民族的三个基础性来源:炎黄集团、俊喾集团和颛祝集团,三大集团领袖的神化与整合,标志着民族的形成与融合的趋势。这些集团所创造的三大神话系统,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神话的基础。而系统神话的不断深化,有着较为清晰的历史线索,即夏以前的起源,经商代融合,再到春秋不断发展,最终定型于秦汉,基本上与汉民族的成长历程同步。也就是说,神话系统的发生发展有一个历史的原点,正是从历史原点之上,我们才能够为神话系统寻找到存在的坐标以及为神话系统建立起“谱系”的内部逻辑来。 如何为神话系统确立恰切的历史原点,是神话系统研究最难的一道工夫。田兆元先生以其渊博的史学修养,从部族社会里为中华民族神话系统溯源,以民族兴起为逻辑主轴,将神话系统的发展对应于文明之后的历史朝代。这样的历史原点线索,不仅符合神话系统的历史化现实,而且为虚实难稽的神话系统提供了清晰可辨的历史框架,极大地增强了神话研究的可信度与科学性。关于图腾物向灵物转换的讨论,可以见出田兆元先生运用历史原点方法探讨神话系统变化的精妙之处:“周代建立了领主制封建社会,从总体上已不再把图腾物看得很重。它改变了小邦林立的状况,倘还助长图腾崇拜旧习,势必产生离心倾向。周统治对传统的改造的一大特点就是把原先带有氏族标志迹象的图腾旧习汰去,而代之以吉祥物信仰。于是,原先众多的图腾物全成灵物,它们不是被视为自己的祖先,而是能给人带来福惠的吉祥神物。这样做的目的是化解民族积怨,调合民族矛盾,促进民族融合。周代的玉佩龙凤合为一体,这是用心良苦的,是为了说明夷夏本为一家。”[2]这段充满历史睿智的思考,本义是反思神话系统的“图腾观念”如何向“灵物观念”转型,但是表象上却以历史原点时代的制度变迁内因为主线,鞭辟入里地精细讨论“周统治对传统改造”这一命题,历史原点弥合了神话想象的空泛,制度实在体的历史需求,深刻彰显出周代领主制封建社会的文化使命:“化解民族积怨,调合民族矛盾,促进民族融合。”[2]这场讨论还以“龙凤合体”玉佩来象征表达这种基于历史原点的神话系统演化特征,其史其神,有理有象,谱系也自然而生。历史文献相关记载也验证了上述推论:《礼记·王制》云“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也就是说,周代统治为民族融合与民族团结曾开展过历史性调查与研究,贡献不可谓不卓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