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孙嫱:随迁子女教育融入研究——以南阳流动维吾尔族群体为例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09:11:26 中国社会科学网 孙嫱 参加讨论
人口的跨区域流动正在成为重塑中国社会关系的重要因素,流动人口如何更好地融入和适应流入地社会是当下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议题。流动人口中的适龄群体享受公平教育的机会已经不仅是法律对公民基本教育权的要求,而且也是促进流动人口社会关系重组和融入当地社会至关重要的条件。随着当前人口流动从个体化转向家庭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适龄的随迁子女数量越来越大,教育融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突出。 教育政策逐步改变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流动人口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了保障,而且更体现为社会对人口流动现象包容性的提升,有益于社会整体的进步与和谐。少数民族群体通常在语言、文化、习俗等方面与流入地存在较大差异,仅仅强调和流入地居民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对他们来说可能并不能真正解决其教育融入问题,往往还需要采取针对性的包容措施。对于国家而言,教育的核心是通过具体的教育组织和制度、教育办法,将社会的核心价值传递到人们的身心之中,塑造出这个时代需要的人。因此,无论在任何时代,教育都与社会体中其他制度、习俗和信仰,以及这个时代重大的思想运动紧密联系。在流动性社会的新时代,文化多样性和各民族彼此交往交流交融是最为重要的一种价值理念,而教育融入正是促进这一理念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 笔者从2014年开始关注新疆流向河南省南阳市石镇从事玉石贸易的维吾尔族群体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当地政府的教育措施经历了从最初“不了解”而“听之任之”“顺其自然”到逐步摸索经验“有的放矢”“主动接纳”的过程。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对这一过程进行梳理,指出包容性教育理念对于解决流动性背景下少数民族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流动维吾尔族及其随迁子女的教育状况 石镇是全国最重要的玉石加工和批发基地之一。2000年左右,来自新疆各地的维吾尔族商人开始到此贩卖和田玉,2008年常住人口达3000余人,2013年玉石市场整体回冷,人数有所减少。截至2017年5月,石镇常驻维吾尔族流动人口在1000~1100人之间,其中90%左右来自以和田为主的南疆各地州,未成年人约占总人口的30%,其中大部分为适龄儿童。 2016年维吾尔族群体按照要求搬入当地政府规划建设的“天下玉源”公租房社区,在此之前,其随迁子女的教育完全处于“自然”状态,适龄儿童入学率非常低。体现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国家公平的教育政策并没有保障维吾尔族随迁子女享受教育的机会,很多维吾尔族适龄儿童因为语言不通、无法提供户籍和学籍证明、入学年龄超龄、居住不稳定等因素不能接受教育。第二,大多数维吾尔族儿童存在普通话沟通障碍,导致同样的教学方法不能保障维吾尔族学生的教学质量。第三,部分维吾尔族学生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欠缺,无法协助学校共同完成对孩子的教育。第四,生活习惯、文化习俗等多方面的差异影响维吾尔族随迁子女融入当地社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