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语言文字 >

戴庆厦:“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的理论与实践——“语言保护”实施后的五年回顾(2)


    二、五年来开展语言保护的主要经验
    五年来,通过研究实践,摸索了一些经验。主要有:
    (一)必须调查、了解语言国情,这是语言保护工作的基础
    语言国情的认识是做好语言保护的基础,只有科学地、明晰地认识语言国情,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合理的语言保护方案。但是,由于我国的语言情况特别复杂,问题很多,有共时的,历时的;汉族的,少数民族的;大民族的,小民族的;聚居的,杂居的;跨境的,非跨境的等等。所以,要理清中国的语言国情,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需要有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各方面力量的配合才能做好。为此,全国各地都开展了语言国情调查的工作。
    通过调查,弄清了部分地区的语言使用情况,分清了哪些语言还保持旺盛的活力,哪些语言出现了语言功能的衰退,哪些语言出现了濒危迹象。还调查了这些地区兼用国家通用语的情况。对于具体语言的活力,还调查了其成因,发现有哪些因素使得这一语言还保持旺盛的活力,哪些因素造成这一语言出现功能衰退或濒危。所获取的语料和认识,为语言保护提供了客观事实依据。
    (二)必须深入语言生活第一线做微观的语言保护调查
    由于语言保护是过去没有做过的一项新工程,加上现代化进程中语言特点的变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都复杂,因而要做好语言保护就必须深入语言生活第一线做微观的语言保护的田野调查。只有亲自到语言生活第一线,与群众有较长时间的接触,才能看准语言的活力,也才能发现语言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果仅仅停留在开座谈会、征求意见上,或走马观花地到现场转一下,是不可能获取真知灼见的。
    自2012年起,全国各地都组织队伍开展当地的语言国情调查。云南师范大学汉藏语研究院这几年的寒暑假都组织师生到少数民族地区调查语言国情和语言保护的问题,探讨语言保护调查研究的内容,摸索怎样做语言保护。2014年,经过实地调查,师生们共同编写出版了第一部描写语言保护的专著《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保护调查研究》。
    (三)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记录、保存语言资料
    在高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必须运用现代化手段、仪器记录语言,使之得以长期保存。为此,在语保工程中明确规定要用指定的仪器记录词汇、句子和话语材料,所记录的语料要能长期保存。
    (四)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语言是个涉及各个方面的系统,有语言本身结构方面的,也有与语言相关的民族、社会、文化、教育、宗教等方面的,所以在实施语言保护工程时,必然会出现各种关系需要处理。其中主要的关系有:
    1.通用语与少数民族语言的关系
    在一个多民族国家里,国家通用语与少数民族语言是同时并存的,二者的性质、地位、作用及演变趋势存在差异。通用语是代表国家的语言,是不同民族得以交流的语言工具,其规范与否、发达状况反映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而少数民族语言,是少数民族的母语,是少数民族得以发展的语言工具,少数民族对自己的母语都会有特殊的感情。通用语与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互补互利的,但也会存在一些矛盾。
    2.区分不同语言的功能层次,开出不同的药方
    多民族国家中的不同语言,由于使用人口、历史状况等存在不同的特点,其语言功能也会存在不同的特点,形成不同的层次。语言保护必须根据具体语言的特点,开出不同的药方对症下药。强势语言的语言保护,要在语言规范、语言普及上,进一步提高其功能;而对于弱势语言,要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其使用范围;对于濒危语言,除了抢救记录外,还要想法保留其“火种”。
    3.处理好语言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不同语言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所以在语言保护的调查研究中,特别要“捕捉”个性,进行特殊处理。如:许多民族内部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聚居地区语言保持得好些;而杂居区由于受到其他民族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存在语言功能衰退。所以,在工作策略上,对语言功能衰退的地区要多花力气。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