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张立辉:网络空间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途径的思考(3)


    三、思考与对策
    基于网络空间的各民族“三交”活动也面临着网络本身诸多不利因素的挑战,我们在基于新路径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时,应该做到支持与规范并重、推动与控制兼顾,使其在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程中发挥更大效能。
    (一)秉持开放态度,以极大热情加以推动之
    在信息时代条件下,网络空间和传统社会并存,网上社会与网下社会互动,并彼此交互构成人类活动的全部社会实践。这种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必须面对,而回避是不现实的。因此,网络空间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挡的历史潮流。网络空间各民族“三交”活动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不能掩盖其对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积极作用和正面影响。对待网络空间各民族“三交”活动,最重要的是要积极推动理想化塑造、突变式积聚、智能类控制、网缘型影响、互动性实践等新途径,并基于理性和客观的观点,积极正视并解决问题,推动各民族“三交”活动发展,使其有益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我们要以积极姿态接纳网络空间各民族“三交”活动,并遵循其新途径大力推动之,适时加以宣传和鼓励,澄清模糊认识,营造氛围,从而形成有利的社会环境。
    (二)勇敢探索,不断发现和运用规律和特点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网络空间的伸展,网络空间各民族“三交”活动的新情况,需要我们采取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理解和认识。当然,这一切的关键是,要解剖麻雀,围绕各民族“三交”活动的论题深入研究,切实认识和分析网络空间各民族“三交”活动新途径的有利条件和各类风险,找出其规律和特点,并加以运用。如理想化塑造,要研究如何通过占领网络空间民族关系价值高地来实施有效影响,怎么样勇敢地与意识形态对手打赢价值争夺战;突变式积聚,要研究其在网络空间各民族“三交”活动中发生的具体方式,以及如何防范其可能产生的折断式裂变和避免各民族“三交”活动的负面影响;智能类控制,要研究网络空间技术构成和技术控制是怎样形成的,如何利用人机交互、技术规则等手段控制网络秩序,以及如何智能化堵塞网络技术漏洞等;要研究网缘型影响的基本类型及优缺点,解决好各民族“三交”活动网缘型影响存在的问题;互动性实践,要研究各民族“三交”活动的群体间、个体间、个体与群体间是如何互动的,网络空间交往交流交融之间又是如何互动的。我们相信,随着对这些新途径研究的不断深入,网络空间各民族“三交”活动的质量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三)制定规则,加强网络引导和治理
    我们要通过理想化塑造、突变式积聚、智能类控制、网缘型影响、互动性实践等新途径,推进网络空间各民族“三交”活动,肯定需要若干新的网络规则来支撑。这些规则,堪称网络空间的交通法规。网络空间各民族“三交”活动的网络引导和治理,呼吁制定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性质的网络规则,并打牢依法治网的基础。推进网络空间各民族“三交”活动,要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意识的价值观念,制订和完善体现正确价值取向的法律法规,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借助科技的力量、技术的力量,制定和完善体现正确价值取向的技术规则,去规范网络观念和行为、去规避网络乱象;遵循网络传播规律,采取图文、音视频等手段,制定和完善体现正确价值取向的观念规则,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大众化宣传教育工作,形成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舆论环境;借助网络空间体现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要求的道德力量,旗帜鲜明地批驳不利于各民族“三交”的错误言论,采取正义的、合法的规则保护那些敢于以正视听的网络言论和网民,增强社会正能量。
    (四)创新手段,主动作为,提升水平
    网络空间各民族“三交”活动,必须创新手段。如理想化塑造,可以用观念灌输或思想渗透,也可以树立榜样或典型引路,还可以采用模拟适应或模式跟进等手段,多措并举,提高效率;突变式积聚,要抢占话语权,搞好精包装,增强吸引力,扩大传播面,弥补不足处,培养正能量意见领袖,争取网民按我们之意愿参与网络空间各民族“三交”活动,逐渐形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价值观在网络空间一呼百应的局面;智能类控制,要根据上网记录建立杜绝黑名单的智能化准入控制,根据上网底线建立言行触底的智能化过程控制,以及根据上网痕迹建立网络违法犯罪的智能化责任控制,利用技术落实网络空间各民族“三交”活动的法治要求;网缘型影响,要基于网络空间非接触、间接性等特点,引入大数据理念,以海量信息为基础,建立以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价值观为判断标准的识别系统,对网上言行予以筛选,禁止和屏蔽那些不符合该判断标准的言论,使网络传播者不能在网络空间肆意妄为,也使网络接受者不至于被接受的错误信息所误导,避免网络空间各民族“三交”活动以讹传讹剧目的上演;互动性实践,要把网络空间各民族“三交”活动看成全方位的过程,涉及网上与网下的各个领域,需要在实践中采用战略、策略及具体措施等多层次的手段,也要运用好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的手段。可见,在新途径中推进网络空间各民族“三交”活动,要借用多种手段,综合施策,才能取得预想的成效。为此,提升网络空间各民族“三交”活动水平,必须主动作为,确保在新途径上推进的各民族“三交”沿着正确方向发展,以提升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新水平。
    注释:
    ①交往交流和交融,在下文也简称为“三交”。
    ②1994年4月20日,我国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第一条TCP/IP全功能链接,成为互联网大家庭中的第77个成员,开启了我国互联网络时代。1995年1月,邮电部开始向社会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同年5月中国第一个互联网接入服务商成立,8月“水木清华站”BBS系统正式对外开放。1997年6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成立。1999年1月,“政府上网工程”启动,掀起政府网站建设热潮。2000年4月至7月,中国三大门户网站——新浪、网易和搜狐在纳斯达克上市。同年11月10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推出“移动梦网计划”,“移动互联网”一词出现。
    ③物质性动力主要表现在各网民的物质性交往需求、交往能力和物质性支付能力三个方面。
    ④指网民的网络交往偏好和网络交往预期价值等。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40次[R].2017-08-04.
    [2]黄少华,翟本瑞.网络社会学:学科定位与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1.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