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应华:协调推进兴边富民行动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深度融合创新研究——以沧源佤族自治县为例(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11:11:36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 张应华 参加讨论
三、兴边富民行动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深度融合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仍然较大 一是全县自然村组道路通畅率低,路面质量较差,管护经费不足,道路晴通雨阻问题突出,导致农产品区流通受阻,成本增加,难以满足现代物流发展需要。二是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支撑脆弱,产业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各村产业发展步伐。三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乏,资金缺口较大,“僧多粥少”造成各村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四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仍然较大,乡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领域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严重不足。 (二) 经济实力较弱 一是地方财政收入较低,虽然近年来国家对中缅边境地区基础设施投入有较大倾斜,省级财政也给予较大支持,但地方配套部分仍远远超出县级财力范围。二是社会资本支持力度十分有限。在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中,除国家和省给予补助的部分项目外,极难获得社会资本的支持,目前沧源县还没有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此外,当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落地率不高。 (三) 开放活边水平不高 由于与沧源县毗邻的缅甸掸邦第二特区发展相对滞后,加之口岸不对等,现行通关政策受限,导致通关便利化水平难以提高,有边不活、有边不富、有边不优、通关不便的现象依然十分突出。 (四) 边境安全不稳定因素复杂 部分领域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不稳定因素复杂,对中缅边境地区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御境外宗教文化渗透,以及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造成一定影响。特别是2009 年以来,缅北局势不稳定,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繁荣稳定任务艰巨。 (五) 产业基础薄弱 一是产业基础薄弱,受市场、资金、技术、人才等多重影响,很多产业刚处于起步阶段,且大多属于“短平快”项目,短期内很难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实现规模化、产业化任重道远,为脱贫攻坚提供稳定增收的动力不足。因此,产业扶贫既要有短平快的增收项目,也要有见效慢但效益稳的中长线项目。二是群众以产业发展带动脱贫致富的意识较为淡薄,对于政策性收入依赖性强,“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农村致富带头人不多。三是群众收入来源单一,绝大部分农户收入来源为种植业或家庭式养殖,靠二、三产业增收致富的群众较少。 四、深化中缅边境地区兴边富民行动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深度融合的对策建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面对新的形势,如何进一步深化中缅边境地区兴边富民行动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深度融合,实现边民居边脱贫致富,维护边疆和谐稳定与国家安全,是边境民族地区必须面临的挑战。地处中缅交界的沧源佤族自治县应抓住机遇,把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与民族团结进步、乡村振兴、美丽云南建设、稳边固边紧密结合,扎实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促进各族群众增收致富,构建乡村美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稳固的美丽边疆。 ( 一) 加强统筹谋划,加快全面小康步伐 一是要加强统筹谋划,协调发展。协调推进兴边富民行动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尽快补齐基础设施滞后这一最大“短板”,加快构建互联互通、功能完备、高效安全、保障有力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加强项目储备,加快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安排与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中小型公益性项目和民族地区关联度大、辐射面广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确保到2020 年,沿边一线行政村全部实现“五通八有三达到”目标。三是推动村镇建设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相结合,突出抓好特色产业发展。坚持以文化旅游为引领,抓住沧源作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临沧旅游发展的重要引擎以及沧源佤山机场通航等重大发展机遇,打响世界佤乡这一品牌; 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边境旅游观光农业、现代服务行业,着力构建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四是加快城乡资源要素流动步伐,使市场要素向民族地区配置,城镇公共服务向民族地区乡村延伸,产业和人口向城镇集聚,缩小城乡差距,逐步实现城乡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构建新型城乡关系。 (二)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促进乡村振兴 一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健全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机制; 加大基层党支部、党小组干部的培训力度,拓展学习途径,扩大工作交流范围,历练致富能力,增强工作创造性; 进一步改善农村基层组织的工作条件,不断提高基层干部待遇,稳定农村基层组织队伍,提升农村基层工作效率与效果。二是深入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主题实践活动,把党的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组织和带领各族干部群众知党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抢抓发展机遇,解放思想、凝心聚力、积极主动、扎实有效开展好各项工作,真正使沧源县富起来、强起来,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三是全面推进“123”党建新模式。深入实施建立一套机制、用活“两个阵地”、抓实“三个人”的“123”党建新模式,努力把党的组织建设转化为农村产业建设、人居环境提升、农村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增强党在政治上的引导力、组织上的凝聚力和发展上的推动力,为打响“世界佤乡”品牌,促进沧源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三) 精准推进沿边群众居边脱贫致富 一是突出守土固边、居边脱贫致富。将资源、项目、人才等向沿边民族贫困地区倾斜,综合采取经济扶持、金融支持、生活保障、优化服务等措施,彻底解决沿边群众生产生活后顾之忧,安心生活、定心守边。二是完善沿边乡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着力提升沿边乡镇综合配套服务能力与水平,推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本社会服务等公共资源向沿边民族地区配置,有效缩短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差距。三是积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沿边口岸、跨境旅游线路、民族节庆活动等优势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一批企业在沿边一线落户发展,提升沿边城镇综合经济功能。 (四) 加强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一是巩固各民族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牢牢掌握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根于边疆各族人民心中;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各族干部群众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知党恩感党恩教育和爱国固边教育,使边疆各族人民更加坚定心向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二是加强民族特色文化的挖掘与传承保护。深入挖掘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民族团结的精品力作。进一步将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中国佤族新米节、沧源国际佤族音乐节办成独具佤山特色、品牌更加响亮的高水准节庆活动。加大民族地区文化阵地建设投入力度,提高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室、农家书屋、乡村阅报栏的利用率。 (五) 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 一是扎实推进示范创建工程。着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社区、以及和谐寺观教堂创建和跨区域示范创建活动,打造示范典型,大力推广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党建扶贫“双推进”、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治边机制、“六个共同”建设管理模式等先进典型经验,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示范县创建格局。二是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宣传活动。一方面进一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一进”活动,营造民族团结氛围; 另一方面深入开展民族政策法规、民族理论与民族知识等宣传教育,强化民族团结进步正面舆论引导。三是继续抓好边境稳定工作。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化强边固防工作,加大边境基础设施投入,加快“智慧边境”建设,完善应急处置预案,推动对外友好交流和务实合作,确保边境安全、社会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深化平安边境创建工作。定期分析研判不稳定因素,做好群众的思想引导工作,确保不发生因民族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六) 创新资金整合使用方式 一是积极争取上级的资金支持。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财政预算内资金、国家各类专项资金、国家发行的专项建设债券、省重点项目专项基金等支持,努力在争取上级资金投入比例上取得重大突破,切实减轻地方配套负担。二是加大地方的资金筹措力度。以项目为依托,积极申报企业项目扶持资金;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区域方面,推出好项目、制定好政策、引进好企业、开创好局面,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筹措建设资金; 全面清理盘活闲置土地,争取土地资金收益。三是拓宽融资渠道。扩大金融机构合作范围,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争取金融机构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七) 彻底根除素质型贫困 一是加快基础教育发展,全面改善沿边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云南省政府在安排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本级财力时要对中缅边境地区给予倾斜。二是加强沿边一线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保证开齐开足课程,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沿边地区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水平。三是加快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大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增强群众增收致富的技能保障; 引导群众学会当家理财,提高群众依靠科技致富能力,切实增强沿边地区群众自我发展的“造血功能”。 注释从略,文章来源于《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原文和图片版权归作者和原单位所有。篇幅原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