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开腾:论乡村振兴与民族地区农村“空心化”治理(5)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11:11:41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 黄开腾 参加讨论
(三)推进农村现代化,实现城乡基础性公共服务均等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农村现代化,并将其视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推进农村现代化,实现城乡基础性公共服务均等化无疑也是解决民族地区农村“空心化”的措施。这是因为,现代化的农村规划科学、区域功能划分合理、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完善、交通方便、生态宜居,其不仅具有与城市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而且拥有城市无法比拟的秀美风光、田园生活。这样的农村不仅会吸引农村人口回流,还会吸引城里人下乡投资、旅游、养老,从而有效解决农村人口“空心化”问题。推进农村现代化,首先要做好乡村规划工作。政府有关部门要组织专家根据地方区位特点对乡村进行重新规划,做到一乡一规划、一村一规划,避免规划的盲目性和模板化。同时,要将乡村规划与小村庄合并有效结合起来。小村庄规模小,有些甚至位于地理条件恶劣的山区,若要实现所有小村庄基础性公共服务均等化,必然会财力不支,也无必要性和可能性。基于此,应该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推进小村庄合并,建立新型农村社区或小城镇。其次,要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加速完善乡村的水电、网络、通讯、交通、商城、医院、学校、乡村公园、乡村广场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服务设施,实现基础性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农民生活的便利度和舒适度。其中,农民尤为关注的医疗和教育问题,可通过创新城乡医院和学校相互交流机制、县城医院和学校下乡设点等途径,弥补乡村在这两方面的短板,以满足民生需求。再次,要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建立美丽乡村。建立生态文明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内容。农村具有美丽乡村的天然条件,但是由于缺乏有效治理,导致很多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较为严重。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必须加强农村环境治理,让农村变得更美丽。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民提高卫生意识,让其充分理解“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真正内涵;另一方面,要帮助农民完善环境卫生设施,为建设干净整洁的美丽农村创造条件。 (四)增强乡村文化认知度,实现城乡文化融合发展 增强农民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对乡村文化的认知度,提高他们对农村的归属感、认同感,增强乡村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让农民扎根农村,发展农村,传承农村文化。事实上,农村具有城市不可比拟的优点。城市绚丽梦幻的灯光和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令人着迷,乡村美丽的田园风光和清新怡人的空气同样令人神往;城市朝九晚五的高效率生活方式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令人赞叹不已,乡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单劳作方式与天人合一、平和淡然的生活态度同样令人陶醉;城市散发的理性、个性、科学、自由、开放等价值理念是国家现代化发展之所需,农村社会秉承的“守望相助、疾病相扶”的社会交往准则,以及“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的朴素道德观更是民族复兴之所需。乡村文化的无限魅力彰显了增强乡村文化认知度的内在合理性和必要性。 增强乡村文化的认知度,一是政府要借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契机,加大对农村文化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乡村文化的优点和魅力,用正确的眼光审视乡村文化,增强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当农民有了这样的认知,他们便会扎根农村社区,振兴农村产业,传承农村文化。二是要推进城乡文化相互融合。通过文化下乡、社会工作介入、宣传教育等途径,在农村传播现代文化,用理性、民主、科学等现代价值理念影响和改造乡村文化中保守、封建和落后的成分,让乡村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实现传承,始终保持先进性,不断增强生命力。尤为重要的是,为了提升文化传播效果,文化传播的形式不能仅仅停留于各种文化活动的宣传和开展,而应着力于推动乡村组织化建设,帮助农民建立诸如广场舞队、腰鼓舞队、民族手工艺品小组等各种微型自治组织,为促进城乡文化长期融合发展搭建平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