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外交部首位新闻发言人,钱其琛发布了一个只有三句话的简短声明:“我们注意到了3月24日苏联勃列日涅夫主席在塔什干发表的关于中苏关系的讲话。我们坚决拒绝讲话中对中国的攻击。在中苏两国关系和国际事务中,我们重视的是苏联的实际行动。”声明念完后,没有提问,也不回答问题。这次的发布会就这么结束了。 这简短的声明,第二天发表在《人民日报》头版的中间位置,表明消息虽短但很重要。声明在国际上立即引起了广泛注意,西方五大通讯社和其他一些媒体纷纷报道,并发表评论。有外电指出,这一谨慎而含蓄的声明,预示着对抗了20多年的中苏关系,有可能发生变化,并使世界局势为之改观。 4月16日,小平同志又请当时在中国访问的罗马尼亚领导人齐奥塞斯库给勃列日涅夫捎口信,提出苏方应先做一两件事看看。他还强调说:“从柬埔寨、阿富汗事情上做起可以,从中苏边界或蒙古撤军也可以。”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这一年夏天,小平同志还请陈云、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同志到家里进一步商讨对策。他提出:要采取一个大的行动,向苏方传递信息,争取中苏关系能有一个大的改善。但是这种改善必须是有原则的,条件是苏方应首先做点事才行。他所说的“做点事”就是“三个撤军”。几位中央领导同志一致赞成小平同志的意见。随后,小平同志又提出:为了不引起外界的无端猜测,可以派外交部主管司司长以“视察使馆工作”的名义,前往莫斯科向苏方传递信息。 8月10日,苏欧司司长于洪亮启程赴莫斯科。启程前,外交部根据小平同志指示起草了一份说帖。 苏方对于洪亮司长突然出现在莫斯科,并要求在使馆面见苏联外交部副部长的行动,给予了特别的重视。苏联外交部副部长伊利切夫应邀来到我国驻苏使馆。会面时,于洪亮向对方口述了长达一千多字的说帖全文,一段段地背出来,几乎一字不差。 在说帖中,中方指出,中苏两国关系不正常状况已经存在多年,中苏两国人民都不愿意看到这种状况继续存在下去。现在是为改善中苏关系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了。当然,问题不可能在一个早上就解决,但中方认为,只要中苏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诚意,完全可以通过协商,逐步实现公正合理解决的目标。 当年秋天,中苏双方就关系正常化问题在北京举行了副外长级的磋商。 利用“葬礼外交”推动两国关系改善 1982年11月10日,勃列日涅夫因病突然去世。小平同志当机立断,决定派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黄华作为中国政府的特使赴莫斯科参加吊唁活动。 14日清早,中国驻苏使馆收到了黄华离京前在首都机场发表的书面讲话稿。这篇讲话稿是出自曾多次为毛泽东和邓小平撰稿的胡乔木之手。胡乔木按照小平同志口授的内容,很快就把讲话稿草拟了出来。 这篇讲话稿只有七八百字,看后让人感到吃惊:勃列日涅夫这个昔日被中方批判为“苏修头目”、“新沙皇”的领导人,如今却得到了相当正面的评价,被称为“苏联卓越的国务活动家”,说他的逝世“是苏联国家和人民的重大损失”。讲话中还指出他逝世前不久,“曾在多次讲话中表示将致力于改善中苏关系”,中方对这些讲话表示“赞赏”。 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提法,与钱其琛8个月前在新闻发布会上所讲的内容相比,又前进了一大步。这是小平同志的一个“大手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