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高有鹏]关于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问题(4)


    第三,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起源于欧洲,传播到东方,与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理论密切联系在一起,在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其应该深入系统总结、挖掘、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契合的文化内容。特别是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理论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入形成有机结合。中国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具体形成于中华民族追求独立自由民主和解放的伟大事业中,代表了千百万中国民众的思想文化诉求,代表中华民族的意志、信念,对于凝聚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的爱国主义向心力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无疑,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文化面对世界,与世界对话,大胆吸收世界现代文明优秀成果的产物。它形成于西方社会的思想文化与社会实践,具有高度的普遍性,能够有效指导中国革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追求独立自由解放事业,建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无产阶级政权,形成了成果丰硕的新文化、新文学,完善了新民主主义理论。中国现代民间文学理论建设中的五四歌谣学运动、现代民俗学运动、乡村教育运动、大众文艺运动等思想文化运动,包括如火如荼的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考古学、新史学、新文学等理论探索,在许多方面形成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契合,共同融入中国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的理论体系,使之日益丰富和完善。
    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部分,其思想理论起源于欧洲,却植根于中国社会。中国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形成和发展于中国现代社会历史阶段,而且与中国社会历史上的民间文学思想理论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中国民间文艺学思想有自己的特色,诸如入境问俗、民为贵、礼失求诸野等理论方法与思想观念,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形成的重要契机。我们不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文艺学思想理论,割舍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的学术体系中的存在价值意义,其实是文化失去自信的表现。其中一个普遍性现象,就是西方中心主义的流行,一切都使用西方现代学术体系规范中国文化,美其名曰与国际接轨,以绝对的现代性、全球化,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掩盖中国文化的特色与实际存在。而所谓的学术前沿,在事实上成为对西方话语体系的简单套用,或者缺少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必要了解。诸如神话的概念,早在明代,汤显祖等人就使用这一概念,而我国学者缺少这种历史知识,一再强调其出现在近代中国社会,片面强调是从日语中移植过来的。自然,中国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自觉性与无产阶级政党的文化追求密切相关,是中国革命的思想文化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而作为一种学术思想理论体系的形成,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共生,其高度的自觉与完善,主要体现在20世纪的80年代,一些学者经历了长期的思索,置身于改革开放的实践,具体提出这一命题。同时,一些学者自觉使用西方民间文学理论,深入思索中国民间文艺学,诸如英国学者詹姆斯、泰勒等人的文化遗留物理论,德国学者缪勒等人的太阳学说与语言疾病理论,芬兰学者尤里乌斯·克伦等人创立的历史地理理论和母题分类,苏联学者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美国学者雷德菲尔德的大小传统理论,其他如帕里洛德的口头诗学、鲍曼等人的表演理论,等等,都有力拓展和丰富了中国民间文艺学的理论。
    中国现代民间文学理论在历史发展中逐渐融入现代文明,逐步确立面向民众的文化人物与文化方向。它的形成与日本、俄国民粹运动的传入有关,更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有关,特别是与中华民国政府推行的通俗教育和国语运动有关。当然,中国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的建立,更重要的是其存在于中华民族追求独立、自由、民主和解放的伟大事业中,这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背景。其中有两个里程碑式的标志,一是江西瑞金苏区为代表的红色歌谣运动,一是延安民间文艺运动。江西瑞金等地的红色歌谣运动,出现一批研究苏区民间文学的理论,探讨工农文化与红色歌谣的联系,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这是我们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忽略的内容。延安民间文艺运动的形成与大众文艺运动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其借鉴五四歌谣学运动和乡村教育运动等民间文学理论与实践,在鲁迅文学艺术学院开设民间文学课程,开展大规模的民歌收集整理,尤其是其中的秧歌剧运动和改造二流子,强调文学艺术为人民服务的任务与方向,都是运用民间文艺改造社会、发展文化的成功范例。包括解放区出版的《人民文艺丛书》,把中国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更广泛运用于文化发展。延安民间文艺运动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强调社会实践、服务社会、提高人民大众文化水平的典型。
    第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的理论建设与文化发展实践等方面都取得重要成就,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间文学理论的迅速发展,包括国际对话、文化交流,奠定了重要基础。新世纪以来,中国民间文艺学与文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面向世界,积极发出自己的声音,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但归根结底,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在中国的实践需要正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实际,需要扎根中国社会现实,直面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发展实际,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相结合,与加强理论自信、文化自信,与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战略相结合,建设好不断满足中华民族日益增长所需要的社会主义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生态。
    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其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也来源于中华民族追求独立自由解放事业的思想文化实践,植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积极吸收当代文明的思想成果,拓展出一片新天地。它需要回答中国文化发展的实际问题,诸如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如何处理中外文化的交集、融化等现象在中国民间文艺学发展中的表现,如何处理中华民族多民族复杂的历史文化实际与现代文明包括全球化等问题的关系。其集中于不断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思想文化诉求,为人民大众追求美好的新生活提供必要的思想文化资源,任重道远,前途远大。中国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既需要思想文化的理论思索,又需要在文化建设的实际生活中检验,形成史、述、论等文化方式有机结合。中国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需要不断通过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与文化发展所形成的历史实际,深入概括、总结和分析其思想理论构成的基本内容,具体阐述其思想理论的特征,及其对文化发展所具有的指导意义。
    第五,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非常重视人类文明发展中的文化遗产问题。《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与《密洛陀》等民族史诗的整理,是文化遗产发掘的重要结果。中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历史上的民间文艺如汗牛充栋,有许多作品需要重新整理和加强研究。中国民间文学的典籍整理与理论研究的工作任重道远,《中国民间文艺大系出版工程》是一个长久的事业,应该吸取“大跃进”民歌运动的教训。珍重中国历史上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对历史的尊重。传统文化需要走进田野,也需要历史,特别是中国民间文学思想史,长期以来缺乏必要的研究,成为文化自信的重要缺失。
    结语
    总之,用更加广阔的视野观照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总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思想理论体系,全面、准确地阐述其指导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及其文明生态的价值意义,增强和保持文化自信,推动和完善相关理论与学科发展,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其需要面向世界,积极关注人类文明的发展动态,也需要研究和总结历史,特别是认真对待具有五千年文明传承的中国历史文化,更需要在当代文化发展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自身。
    (本文刊载于《民族艺术》2019年第5期,注释从略,详见原刊)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