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 学人小传 陈垣(1880—1971),字援庵,广东新会人,历史学家、教育家。20世纪初,在中国史学近代化的进程中,他总结、改造我国的传统史学,撰写了《元也里可温教考》《...
中国是一个悠久的文明古国,具有十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中国的考古学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近年来不断有重大考古发现、重要研究成果问世。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关于努力建...
对话嘉宾 樊锦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右二) 顾春芳: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左二) 周宪: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左一) 佘江涛(主持人)...
从2000年至今,以英国历史学家昆廷·斯金纳(Quentin Skinner)为代表的剑桥学派主导了西方国际思想史研究的方法。斯金纳将英国哲学家奥斯丁的言语行为(Speech Act)理论应用到思想史分...
内容提要: 新时期以来的史学发展以“新史学”话语来诠释自己的时代价值,其成就之一就是社会史或者新社会史的兴起。在将近40年的历史进程中,社会史在不断拓展领域和跨学科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通讯员时伟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太平洋与太平洋国家史研究室主办的太平洋与太平洋国家史研究现状与未来学术研讨会于11月8日在世界历史研究所...
2020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举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习...
近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近代中国审判与社会变迁研究”开题报告会暨学术座谈会于河南大学举行,项目由河南大学教授赵金康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海鹏任专家评议...
内容提要: 平淡中的创新与突破是2019年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基本态势和主要特征。“马工程”教材《中国史学史》和三卷本《中国近现代史学思潮与流派(1840-1949)》等中国史学史著述的出...
林甘泉先生是蜚声中外的史学名家,长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今古代史研究所)工作,他在中国古代经济史、政治文化史、史学理论和先秦秦汉史等诸多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
摘 要:陈寅恪的史学研究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有重要的学术地位。一直以来,围绕陈寅恪史学研究传统展开的学术史讨论大多局限于历史学乃至中古史研究的范畴。社会学、政...
傅斯年曾提出史学就是史料学的说法,他的见解常受人误解(详后),但其特别强调史料的重要,窃以为仍应引起今日治史者的关注。实际上,若“史料学”包括史料的搜集、整理、解...
内容提要: 今日被誉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师的范文澜,在转向拥抱唯物史观,并实际运用于其个人之学术研究之前,有一个漫长而曲折的演变过程。本文试图从其早期著述,特别是大学...
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赵世超是我国知名的先秦史学者,其早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周代制度及早期国家的统治模式等方面,后来逐步扩展至先秦两汉思想史、文化史等领域。近年来,他对先秦服制、古代等级...
【专家论坛】 近百年以来,在几代考古学家的艰苦努力下,中国考古学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一个重要贡献,就是让我们逐渐看清了早在史前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多支一体有中心的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记者 张清俐 通讯员 王雨婷 吕含笑)10月15日,由《今注本二十四史》编委会主办、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的《今注本二十四史·宋书》座谈会在开封举办。本...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记者张娓)10月31日,“首届全球文明史研讨会——中外文明比较视野中的现代化研究”在中国历史研究院召开。本届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中外...
内容提要: 曼德尔鲍姆用“恺撒跨过鲁比孔河”为例来论证历史陈述的“符合论”,只是论证了陈述之“真”有“符合”的一面,而未能涉及“真”还有“融贯”的一面。其实,任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