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学派是一个不断被层累建构的历史过程。从后世建构的学术谱系来看,浙东学派滥觞于北宋“明州杨杜五子”“皇祐三先生”与“永嘉九先生”,形成于南宋婺州、永嘉、永康、北...
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指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恩格斯说:“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我们比其他任何一个先前的哲学学派,甚至比黑格尔,都更重视历史。...
第五届黑龙江流域暨远东学术研讨会近日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召开 通讯员/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通讯员 王天姿 吴博 记者 赵徐州 曾江)为进一步推进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的学术合...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记者 项江涛)9月25日,北京学研究基地主办,首都博物馆合办,北京联合大学学报编辑部、北京史研究会和北京地理学会协办的“北京中轴线内涵挖掘与文脉传承...
内容提要: 自1980年代以来,受“后现代”思潮影响的“新文化史”研究范式,逐渐居于各国史学主流。该范式关注“话语”“文本”“符号”和“象征”,重点研究身体、性别、族裔...
中国考古学界普遍接受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这一经典论述。以国家作为文明形成的标志,也是国际学术界的通识。对于“国家”的考古学...
在中国历史上,“中”“中和”的理念与文明起源、国家形成及中华5000多年不断裂文明密切相关。“中”“中和”理念既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基因”,也是中华文化的“根”与“魂”。...
西方文明起源时,农村与城市之间都是各自独立而分离的。而在中国古代,原始氏族社会的血缘管理在文明社会里依然延续下来了。虽然也出现了城市,但城内的氏族贵族阶层与城外农...
“汉服”一语,是21世纪以来由传统文化爱好者提出的社会学概念,由此引发的社会热潮反映出当下社会对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强烈诉求。作为广义的社会学范畴,汉服是对汉民族传统...
天气现象风云变幻,奥秘无穷,时刻影响着人们的活动。华夏先民在与大自然的长期互动中,日渐适应了四时交替,阴阳变化;辨明了雨雪晴霭,风云雷电;见证了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摘 要 :“会通”一词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的《周易·系辞》中,用以表明卦爻之会合变通。经过两汉至魏晋隋唐时期学者们的阐释和运用,其内涵得以不断丰富发展,在原有含义的基础...
近年来,灾害史研究不断深入、日益精进,但其瓶颈也愈发明显,模式化趋势日渐突出。学界关注重点多是自然灾害,而忽略了人为灾害及其与自然灾害联动引发的大灾、大难和大乱;...
文字的使用、金属的冶炼、陶器的烧制、城址的建立……世界人类历史版图不同区域向文明演进的过程中,既有趋同性,也有差异性。在多姿多彩的地域文明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相互的...
内容提要: 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独具特色,其突出特点是“五千年”而“不断裂”。五千多年前中华大地上已有不同地区形成各自的早期神权、王权模式为主的不同“文明”,但是...
摘要 :“汉民族形成问题争论”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语境中的一个独特案例。范文澜《试论中国自秦汉时成为统一国家的原因》一文引发这一争论,但该文的最初目的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记者朱羿)9月18—20日,“凉州与中国的民族融合和文明嬗变”学术研讨会在甘肃省武威市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浙江大学、西北...
小邾位于今山东地区,虽地小位卑,但自西周晚期从母国邾国分出后,直至战国时为楚国所灭,立国五百多年。由于文献对小邾的记载只是凤毛麟角,春秋以前的情况更是寥寥。春秋以...
2010年以来,石峁遗址的考古工作得到系统开展,陕北一隅开始成为探索中华文明发生与早期发展的焦点。石峁古城被发现之后,一些学者注意将其与古史传说人物及部族相联系。考古发...
内容提要 :“王权主义”理论是著名史学家刘泽华先生提出的治学理念。这一理论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酝酿、论证,历经十余年,到80年代末正式提出,而后又经过近三十年的不断充...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那场战争虽已远去,但历史不容忘却。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是军事的胜利、政治的胜利,更是抗战精神和民族精神的胜利。习近平指出:“在中国人民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