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俄国在库伦、科布多和乌里雅苏台先后设有三个领事馆,其中以驻库伦领事馆设置最早。俄国在库设领,系据咸丰十年十月初二日(1860年11月14日)签订的《北京条约》第五...
康熙二十九年六月,清军与准噶尔军在内蒙古乌珠穆沁左翼旗境内的乌尔会河[1]发生了双方历史上的第一次大冲突,是役以清军的惨败告终,史称“乌尔会河之战”。这是一场极为重要...
对于清代的西口,目前看法比较一致,认为先后指杀虎口(今山西朔州右玉县)和归化城(今呼和浩特人但对于走西口却有不同观点,一种认为走西口是指长城以内的山西、陕西以及河...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边疆史地研究者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边疆史地学科的学术内涵及外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一、中国边疆史地学科的发展历史及发展中的主要...
沙皇俄国政府利用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成功地将野心勃勃的日本帝国主义排挤出辽东半岛。此后,沙俄财政大臣维特便立即着手在满洲确立俄国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力图进一步加强俄...
在当时的政坛上,与李鸿章同为朝野瞩目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是翁同龢。1994年5月,“甲午战争与翁同龢学术研讨会”在江苏常熟市举行,会后编辑出版了《甲午战争与翁同龢》(中国人...
对于近代日本人在新疆的活动,我国内略有所闻的是大谷探险队(由西本愿寺第二十二世门主大谷光瑞主持,共三次入新疆,首次1902—1904年,第二次1908—1909年,第三次1910—1914年)、...
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乃至远东近代历史上划时代的重要事件,不仅对中日两国产生了巨大的直接影响,而且使远东国际形势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次战争以中国的惨败而告终,是...
一、三次研究高潮与三次学术研讨会 中国边疆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优良的传统、丰硕的成果,可用“千年积累、百年探索”来概括中国边疆研究的发展历程。我们在研究、总结前辈研...
清代民族法制,是封建时代民族法制臻于完备的时期。 清统治者早在清太祖时期,在对漠南和漠北蒙古的施政中,就认识到了民族法制的重要性,开始了民族立法。定鼎北京后,陆续控制四边...
任国的法律之下,作为其领土的一部分,不实行门户开放政策,但为了当地居民利益仍须遵行乙种委任统治地的其他各种保障。尽管委任统治地制度与过去西方列强殖民地政策、保护国...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订立了《南京条约》,其中规定中国向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口通商,由此产生了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制度。这一制度...
中法《黄埔条约》,不仅是近代中法关系的开端,也是鸦片战争后中西关系变化转折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为治中国近代史的学者所重视。但迟至20世纪40年代,中国学者张雁深《中法黄...
鸦片战争后,随着《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西方列强的侵略利益得到了暂时的满足,中外之间暂时相安无事。然而,随着中外贸易的进一步扩大,西方殖民者并未完全满足于...
近代西藏走过了一段颇为坎坷的历程。同祖国内地一样,她也未能摆脱西方列强的觊觎与蹂躏。本文以清末最后六年、亦是政局最为严峻的六年(1906—1912年)为背景,来观察探讨清廷...
清朝对回族的立法政策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早在入关前,满族统治者在对漠南和漠北蒙古族地区的施政过程中,就认识到了民族立法的重要性并积累了一些立法经验[1] 。入关后,皇太极与顺...
亦应以保护越南之约;贵国若言越南自古属中国,人所共晓,本国亦将答以立有新约,约虽新而效则一,况经照知中国者乎?彼此辩论伊于胡底?且睦谊因之日疏,猜嫌因之日积,不如...
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清王朝面临着严重的边疆危机。对于这一时期清王朝财政支出影响最大的主要问题,一个是塞防,一个是海防。在太平天国时期因财政膨胀而增加的大量收入,在内...
一 一位美国作家曾说:“外交是最出人头地的职业。”(〔美〕马丁·梅耶《外交官》5页,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可是在中国近代早期却远非如此,一位清朝官员董询说它是“谤薮...
—、 清朝统一新疆与开发方针的制定 (一)、清朝统一新疆与西北边陲的战略地位 从清朝定鼎北京到康熙中期的近50年间,清廷先是集中全力经略中原,对付南明王朝等反清势力,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