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各少数民族与中央政权联系的加强,调整民族关系和民族事务的立法趋于系统化。在不损害国家统一的前提下,少数民族的传统习惯被确认...
鸦片战争前夕,美国人遵式具结对当时及以后的中美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学术界对鸦片战争前夕中外具结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研究有关美国具结问题的论著很少,看法亦很不...
本文探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美国制定追随英国、分沾在华侵略权益对华政策的形成和特点,以及它对于19世纪美国对华政策的制订所起的作用。 一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
部籍隶汉军旗是在平定三藩之后,因为尚、耿、孔三王在崇德七年不可能主动降格以求使自己的军队独立性完全泯灭成为汉军八旗组成部分。而刘凤云《清代三藩研究》又云:“从目前...
自从民族、阶级、国家、法律产生以来,多民族国家从来就力图通过民族立法来调整国内民族关系。我国两千余年“大一统”政治模式下的历代封建王朝,也从未间断过对民族地区的法律...
卡伦是清代治边和边防建设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以执行各种巡查、稽查或监督、检查、传递、征收等种种任务为目的派兵驻守据点。卡伦可分为内地卡伦和边境卡伦,内地卡伦是以维...
《皇朝藩部要略》是《蒙古回部王公表传》的“底册”现在已成为学术界共识,[1]但《皇朝藩部要略》究竟是《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全部内容的“底册”还是只是其中一部分内容的“底...
熟悉近代中国思想史的人都知道,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思想主要来源于亨利·乔治和约翰·穆勒的土地国有主张。西方土地国有思想的输入显然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按...
众所周知,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以日本的胜利,中国的惨败而告终的。笔者认为,产生这样的结果,与当时中日双方的外交策略有着极大的关系。我们在此仅对日本甲午战争...
一、北洋外交的近代意义 在讨论问题之前,必须明确外交这一概念在本文中的应用。 钱亦石认为:“离开政策来讲外交,就决无外交可言”。(钱亦石:《中国外交史》生活书店1947年...
一、两蒙古营的建立 (一)察哈尔营 察哈尔八旗兵是第一批迁入新疆的驻防军。1761年11月(乾隆26年10月),理藩院尚书富德专程前往察哈尔八旗牧地多伦诺尔,挑选了迁往伊犁的1千名...
票照[1]制度是封建王朝为保护自身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利益,对所过关口之人要求办理通行证的一种制度。因涉及到国家利益,封建统治者们都严厉控制缘边商旅行人,实行票照制度...
1903年冬,英国借口边界问题,派荣赫鹏等率领远征军入侵我国西藏。1904年7月,英军进入拉萨,随即威逼三大寺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在其拟定的约稿上签押,这就是所谓的《拉萨条约...
清政府于1872年派遣赴美的教育使团,是中国历史上出使美国的第一个全部由中国官员组成的官方使团。作为清政府首次主动开展的对美外交活动,这一事件在中美关系史上,不仅具有重...
边疆行政管理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制度选择和进行的好坏既可以反映出执政当局对所管辖地区地缘政治和战略地位的认识程度,也可以表现出一个国家所处社会发展...
有关伊犁将军的研究,专题论文恒不多见。20世纪40年代丁实存先生撰《伊犁将军设置之起因与职权》一文,是发轫之作[1]。至70年代,冯锡时先生撰《清代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的设置及其...
晚清中国向海外派驻使领,始于1875年8月郭嵩焘出使英国。 两年后,清政府应郭氏之请,首次向新加坡派驻领事,随后又先后向日本、法国、德国、俄国、美国等国派出公使,在南洋、...
一、前言 乾隆二十年间平定准噶尔和大小和卓后,设立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管辖新疆天山南北地区。佟克力,《清代伊犁驻防八旗始末》、《伊犁驻防满营与新满营始末》,讨论1762—...
一、“移民实边”政策的提出 (一)“移民实边”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 鸦片战争以前,保持蒙古社会的封禁状态是清朝政府治理蒙古的基本政策。禁止开垦蒙地,限制商业资本的自由活动...
第五届近百年中日关系史国际研讨会于1998年9月23日至27 日在中国长春市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东北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美国日本侵华研究会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