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并琉球,是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向外扩张的第一步,关于日本吞并琉球的经过,以及中日两国当时在此问题上的交涉,已经有不少学者作了研究和论述。人们注意到,当时中国驻...
中国的民族问题,包括周边民族关系等,历来是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多种学科交叉研究的重要课题。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西方学术理论和方法的不断传入,...
长期以来,学术界的许多论者都认为,中法战争的结局,是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近来,则有学者指出,清军取得镇南关——谅山大捷之后的军事形势,并不如人们所想象的那...
边疆民族及地方政权持续内迁寄住是明清西北边疆史上的一大突出现象。明代关西八卫除阿端、安定、曲先三卫遭河套蒙古亦不刺部袭破,部众被胁裹人青海外,其余哈密、沙州、赤斤...
晚清广东的海防教育,从19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酝酿,80年代初由粤督张树声建起广东实学馆,迈出了第一步。其后张之洞在粤创办水陆师学堂,海防教育实为其中主要内容。至90年代和...
噶尔丹(Galdan,1644—1696)的人生坐标系是十七世纪的欧亚大陆,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正是欧洲社会的动荡转型时期,各种政权林立、生产力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经济发展类型众多、社会...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马克思所审视和揭明的这一历史事实,对于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是悲喜剧的混合。无论怎样,与外部世界的隔绝...
《南京条约》签订以前的1841年1月26日,英国就凭借武力手段,对香港岛实现了非法占领。英国人占领香港岛以后,首先摆在他们面前的是采用什么样的管治政策,来建立起对当地华人的...
继元朝之后,清朝又一次实现了华夏一统。由于清政权是由少数民族即满族所建立的政权,因而统治者极其重视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和治理。清廷除了通过理藩院管理边疆少数民族事务...
洪仁玕在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不久,即接受洗礼,积极参加活动。这时候,中国的大门已被外国侵略者的大炮轰开,清朝政府已被迫同意外国可以在通商口岸传教。美国基督教牧师,田...
一、为什么要再研究噶尔丹定性问题 二十一世纪前后,世界和中国面临又一次社会转型期,类似于噶尔丹时期的欧亚大陆的社会状况。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国际社会和中国社会都发生着...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门户被迫对外开放,继英国之后,美国也通过签订《望厦条约》获得了五口通商的权利和贸易最惠国待遇。此后,美国对华贸易有了较快的增长,美国工商界对中国...
互派常驻使节本是近代国与国交往中的正常现象。但是,1876年以前(尤其是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在处理中外关系时却坚持奉行所谓天朝体制,使中国成为一个世界,而不是世界的一部...
有关新疆茶务问题,史籍记载,向多龃龉,笔者数年前曾写了一篇《清代新疆茶务发展述略》的文章(载《明清论丛》第七辑),就其发展变化经过作了较为全面的阐发。然因篇幅限制...
本文以《清史稿》为比照对象,根据档案、清实录等资料,就青海蒙古封爵情况进行考述,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清史稿》记述存在的主要问题 《清史稿》自8630页至8678页,...
清代有四大活佛,即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哲布尊丹巴和章嘉活佛。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掌管西藏藏传佛教事务,哲布尊丹巴掌管外蒙古藏传佛教事务,章嘉掌管内蒙古和京师...
曾纪泽是近代中国一位“有头脑、有胆识、有策略的杰出爱国外交家”[1]。 这是笔者在《评曾纪泽的外交活动》一文中对曾纪泽在1878~1886年出使英、法、俄三国外交活动给予的评价。...
在明清以来近五百年的中西文化交流中,有一种较奇特的文化现象,这就是众多的欧美传教士到中国传教,结果是其矢志追求的基督教文化并没有真正在中国生根开花,反而服务其传教...
乾隆二十二年(1757)秋,清政府平息了阿睦尔撒纳叛乱,乾隆二十四年(1759)夏,又平息了大小和卓的叛乱,至此,终于完成了新疆的统一。乾隆二十七年(1762)十月,清政府以明瑞...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恩格斯已是74岁高龄的老人了。此时他虽体弱多病,但他的思想仍是那样精深,他站在世界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的高度,给这场战争以及时的评论。 1、甲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