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前,英国人一直抱怨他们在大清国未受到应有的尊重,要求取得与清朝官员“平等”交往的权力。1840年鸦片战争后,历史进入了一个令人费解的怪圈之中,即被指责为没有给西...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传教士来华一方面参与列强侵华活动,为列强侵华出谋划策,充当“急先锋”,另一方面他们为了使中国人民皈依基督教,接受“上帝的福音”,积极传播西学,鼓...
南海疆域是在中国人民对南海认识以及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中国历代文献中所记录的南海地名,对我们考察中国南海疆域的历史形成,提供了重要基础。 一、从“涨...
近代中朝日三国围绕着“间岛朝鲜人”的政策纷争,乃发端于清朝时期的朝鲜流民越垦事件。“间岛”一词本中国所无,实系出自越界朝鲜人垦荒者之口,但后来为少数朝鲜官员所利用...
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其中宗喀巴创立的格鲁派亦称黄教,在蒙藏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有清一代,满族贵族为了加强和巩固对蒙藏地区的统治,采取利用黄教的政策,尊崇其领袖人...
清代前期,天山以北地区主要为蒙古准格尔部统治,时称“准部”;天山以南地区是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且多信仰伊斯兰教,时称“回部”或“回疆”。乾隆二十二年(即...
有清一代,迄于鸦片战争,中国朝野甚少有人关注海防问题。《清史稿》称:“国初海防仅备海盗而已,自道光中海禁大开,形势一变,海防益重。”(注:《清史稿》,第138卷,第...
3月29日至30日,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对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对口支援新疆工作进行动员部署。鲜为人知的是,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对口支援新疆”的财政制度就已诞生...
美国传教士罗孝全因他与洪秀全的交往,向来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学者所注意的人物。由于洪秀全曾经有几个月的时间跟罗孝全研讨基督教神学,而他后来领导的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太平...
1853年4月27日,太平天国攻占南京刚一个多月,南京江面就来了一群不速之客——英国驻华公使文翰及其随行人员乘“何默士”号兵舰来访。从此,太平天国历史又增添了对外关系的新篇...
依照经济学的解释,流域为河流的集水面积或受水面积,是分水界内径流最后汇于一条干流的总区域,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集水区域,但习惯上常将河流地表水的集水面积称为流域于光远主...
众所周知,自13世纪40年代西藏地方纳入到元中央王朝的版图后,历代中央政府行使着主权管辖之责。1727年,清政府经过数年的酝酿、试运行之后,正式在拉萨设立了驻藏大臣衙门,派遣...
19世纪70—80年代,资本主义列强对华掀起第一次割地狂潮,造成清政府的边疆危机,一时我国的台湾、新疆、云南、广西等周边省区先后受到威胁,作为清王朝藩属国的琉球、...
康乾盛世的最大盛事是多民族国家的空前统一。其间清王朝治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本文拟就这一方面作些探索。 经过清前期几代约...
清末中国人留学日本,是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最为重大的事件之一。那么,在清末,即日本的明治时代后期,日本人是以怎样一种心态来接受中国留学生的呢?日本人对中国留学生的...
一、设领思想的萌芽与形成 薛福成关于在海外设置领事的思想得以产生和形成,是基于他对海外华侨事务关注、对海外华侨之不幸遭遇同情这一根本点上的。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
在中国传统历史记载中,边疆始终是中原王朝关注的一个重要环节,边疆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央政权的稳固。清朝作为满族所建立的代明而起的大一统王朝,在继承明朝边疆的基础...
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加措1876—1933不论在西藏地方史,抑或在中国近代史上,都是一位引人注目和备受争议的人物,更是当今鼓吹“西藏独立”和维护祖国统一的人们之间争论的焦点...
近代中外关系,指的是1840~1949年间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中国与外国发生联系,相互往来,不起于近代,而是古已有之;但近代中外关系与古代中外关系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在于近代中...
拙著《清末新政研究—20世纪初的中国边疆》一书,2004年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曾对2003年以前的清末边疆新政的资料和研究情况进行介绍。近日,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决定该书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