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史料馆(即日本外交档案馆)是属于外务省所辖单位,自1971年(昭和46年)4月15日开馆以来,已经收藏、展示并出版了许多珍贵的外交档案史料,这里已成为研究日本近代史与日本...
由北京师范大学和辽宁师范大学等七单位联合发起召开的“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于七月二十五日至七月二十九日在辽宁省大连市举行。 出席这次“清史国际学术讨论”的国内外学者...
有学者认为:“孕育时期的中国档案学思想主要是由史官和主管文书、档案工作的官吏提出来的,而史官和主管文书、档案工作的官吏由于知识结构的缺陷,只能在他们最为熟悉的文献...
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使灾难深重的中国又蒙上了一层屈辱,带来了一场浩劫。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相继进入北京,直逼帝后居住的紫禁城。身居深宫的慈禧太后闻迅,即携光...
在中国档案事业发展史上,清朝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清朝,特别是清末所处的特殊历史时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清朝是我国档案事业或档案学形成的关键时期,或者说是一个承前启后...
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中国商会博物馆、山西大学社会史研究中心与天津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商会与近现代中国暨纪念中国商会成立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郭嵩筹(1818-1891),字伯琛,号筠仙,晚年号玉池老人,学者又称养知先生。湖南湘阴人,道光进士。官至署广东巡抚,兵部左侍郎,兼充出使英国大臣,为晚清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
刘向(公元前77—前6年),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汉宣帝时招选为名儒俊才,博学能文。汉成帝时,改名为向,官拜光禄大夫,领校中经秘书,后任中垒校尉,撰成...
一、国内(包括港台)研究概况 在国内,将伯克制度作为一个专题研究,只是本世纪60年代以后的事。但是,自本世纪初起,即有不少论著涉及伯克与伯克制度。尤其是三四十年代,对...
建设西南大通道,不仅仅是当代人的共识,也是国人的世纪追求。本世纪的初叶,晚清政府就已着手修筑南宁—昆明之间的铁路。查阅第一历史档案馆所存清代档案,便可以得到这方面...
当我们欢庆人民共和国50岁生日的时候,一个新的世纪正悄然向我们走来;当我们翘首眺望21世纪黎明曙光的时候,我们对过去的岁月充满了一种复杂的眷恋之情:50年物换星移,一路风...
章学诚,字实斋,清代乾嘉时期著名史学家。章学诚不是一位档案工作者,但他在长期的修志实践中,认识到档案史料的重要性,因而对档案史料的地位、作用及其保管、整理等作了深...
汉学,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就狭义而言,英文Sinology一词,主要指海外学者对中国语言学、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的研究,同时也包括某些“专学”研究,如敦煌学、考古学等...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简称一史馆)现存大量清代中央机关和少数地方机关的档案,这些档案并不是清代档案的全部,经过清朝本身、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时期的政权更迭,战乱破坏,损...
(一) 重视社会史研究是中国史学的一个传统,1949年以前学者们就程度不同地有过相当不错的理念和著作。吕思勉、顾颉刚等人曾在自己的研究中涉及社会史的内容。1948年,吴晗、费...
司马迁不仅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杰出的文学家和著名的思想家,也是档案事业史上做出空前突出贡献的光辉典范。本文着重论述司马迁从事的档案事业及成就《史记》的诸原...
一八九八年在中国发生的戊戌变法,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八十五年。八十五年间,物换星移,时异势易,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巨大而剧烈的变化。而戊戌变法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
新中国建立后,太平天国史研究一直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大热点。近年来,随着中国近代化研究的兴起,史学界的关注热点有所转移,太平天国史研究作为“显学”的风景已不再,但...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黑龙江省档案馆工作人员对馆藏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深入开发,整理出一批反映抗日战争胜利和揭露侵华日军暴行的珍贵资料。...
一 谱牒释义 “谱牒”一词源于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本于兹,于是略推,作《三代世表》第一。”《广雅》说:“谱,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