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与地理的关系,过往学界常将地理视为历史的舞台。因而,地理学也就成了研治历史学的辅助工具,最形象的说法莫过于将地理视为历史研究的“四把钥匙”之一。就历史地理...
流淌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的疏勒河是一条在世界文明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的河流。在她的哺育之下,我们的先辈在汉代的敦煌郡与唐代的瓜、沙二州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留下了以世...
内容提要: 18世纪中叶,入关百年的清朝不但没有衰亡,反而愈发强盛,“胡无百年之运”逐渐丧失解释效力。对此,“文质论”为朝鲜士人思考此一问题提供了基本框架。朝鲜前期,...
内容提要: 清末内忧外患的时局下,中俄外蒙问题、中日满蒙问题、云南片马事件等边疆危机接踵而至,清廷却奉行“秘密外交”政策,对“国民外交”实施严厉打压。基于清政府外交...
雍正二年(1 724),清政府颁令禁止天主教之后,明清之际活跃的天主教传教活动逐渐转入“地下”。在清方档案里,天主教被称为“西洋教”“洋教”“邪教”,其事迹混杂于中国民间秘...
内容提要: 17世纪中期,欧洲人发明了一种早期幻灯机,由来华耶稣会传教士和商人带入中国。到19世纪后,幻灯作为新教传教士“科学传教”的重要工具,遍及中国内地,幻灯演讲和...
内容提要: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内外洋面海匪活动十分猖獗,官方采取多种措施,试图恢复水师巡洋制度,诸如,谕令提镇大员必须亲自巡洋,重新修订水师巡洋会哨章程,千方百...
内容提要: 元朝时忽必烈曾派大军东征日本,日本史书称之为“蒙古袭来”或“元寇”。明治以后,这一历史事件被作为凝聚和弘扬日本民族精神的上好素材广泛宣扬。甲午战争前,一...
内容提要: 由于西藏是英国争夺中亚西亚地区的关键和侵略中国西南边疆的“战略缓冲区”,西藏问题不可避免地产生,康藏冲突即为西藏问题的焦点之一。1917至1918年发生的康藏冲突...
内容提要: 勘界是中法租借广州湾交涉中最为核心的问题,引起中法之间诸多纠纷。中法在广州湾地理概念理解上的歧见,在1898年4月9、10日交换照会前没有被意识到,清政府也没能利...
内容提要: 近代以來,河北地區溺嬰陋俗嚴重,災荒頻仍,大批嬰兒被遺棄、溺死。天主教傳教士本著慈善博愛之心,從其基本教規出發,採取辦育嬰堂、孤兒院、貧兒收養所、災民學...
内容提要: 清末,赵尔丰部属程凤翔率军进驻察隅,巩固边防,防堵英人北犯。考诸中外档案文献,程凤翔所部从1910年至1911年前后共进行了3次标界活动。标界的位置为传统的中国边界...
内容提要: 清代称珲春东南所滨之海为“南海”。该海域曾是东海女真瓦尔喀部的世居地,清初便在沿岸及海中岛屿招徕边民,藉以壮大八旗实力。清中期开始,对沿岸参山和海岛进行...
内容提要: 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与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这场战争中,美国驻华公使田贝推动美国政府由纵容日本侵略转向了积极斡旋并促成了中日议和的开启。广岛议和期间,他甚...
内容提要: 1868年由上海亚洲文会开展的黄河新河道科考活动,系1855年铜瓦厢决堤后西方人士对黄河新河道进行的首次全面科考活动。爱莲斯因领导此次科考被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授予金...
内容提要: 关于19世纪的中国妇女信徒,官方教会档案中极少记载。美北浸信会(American Baptist Missionary Union)女传教士斐姑娘(Adele M.Fielde,1839-1916)在《真光初临》(Pagoda Shadows)中以16位女传...
内容提要: 册封是清鲜关系的重要基础。清朝利用册封巩固上国与属国之间的封贡关系,朝鲜受清朝的册封,获得王室的正统性,确保国内政治的稳定与军事上的安全。康熙六十年,朝...
内容提要: 19世纪前期,中英关系演变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是两国之间围绕清朝秉持的“夷夏”观念而发生长期争端。由此产生的种种纠葛可以理解为“文化冲突”,但这些争端实际上...
内容提要: 台湾政治大学收藏的《尺素频通》,主要内容是清末泉州商人金叔在宁波经商期间所形成的商业信件。这些信件表明,宁波不仅是当时中国南北货的交易中心,而且还是国际...
内容提要: 近代以來,河北地區溺嬰陋俗嚴重,災荒頻仍,大批嬰兒被遺棄、溺死。天主教傳教士本著慈善博愛之心,從其基本教規出發,採取辦育嬰堂、孤兒院、貧兒收養所、災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