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车志慧,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姜良芹,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教授。 文章来源:《史学月刊》2018年第12期,本文注释从略。 20世纪20年代初,国立东南大学...
作者简介:马子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博士生。 文章来源:《历史研究》2019年第3期。 摘要: 所谓“理学官僚”是指一以贯之地讲求理学,并以理学之践履指导仕宦、治家与修身等...
魏兵兵 作者简介:魏兵兵,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文章来源:《近代史研究》2018年第5期,本文注释从略。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京剧娱乐业空前繁盛,许多来自北京...
作者简介:汪荣祖,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访问讲座教授、台湾中坜“中央大学”历史讲座教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员、美国维吉尼亚州立大学荣退教授。 文章来源:《...
汪晖 作者简介:汪晖,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文章来源:《开放时代》2018年第5期。 【内容提要】 本文探索如下问题:如何才能将20世纪中国建构为思想的对象?上篇共分三个部分...
作者简介:陈平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五四运动最值得注意的,不在其规模或激烈程度,而在于“有备而来”。这里指的不是有纲领、有组织、有领导(恰好相反,此次学潮的参与...
一、礼治传统与礼俗互动 传统中国是礼治社会,中华文明是礼教的文明。费孝通先生从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 据的规范的性质出发,把礼治秩序看作是一种自动的秩序,认为“礼...
文章来源:《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9年第9期。 采访时间:2019年6月 采访地点: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采访记录及文字整理: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陈思言 一、 问:余老师,谢...
记者:刘周岩 文章来源:《三联生活周刊》2019年第18期 科举与知识分子谱系 三联生活周刊: “五四”之前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国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期间无数的思想、人物...
作者简介:金冲及,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2019年5月6日。 基本功,对人一辈子都起作用,虽然无形却有巨大、长久的影响。治学也必须注重基本功。...
近 30 年来,思想史研究者越来越强调宗教,特别是民间教派对明清社会的影响。有学者提出,“宗教化”是近世中国社会思潮的重要趋向。明清以降,在“三教合一”风气的推动下,中...
作者简介:葛兆光,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教授。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2019 年4 月22 日。 一、中国的思想史研究仍是热门,这是一个既反常又合道的事情 近年来中国学术界有一个特殊...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私家历史2018年8月27日。 【编者按】2018年8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0卷本、总字数1400余万字的《梁启超全集》正式面世。《梁启超全集》的编纂可以追溯到...
人类学仪式研究大多关注仪式的象征、功能、结构,在象征人类学的框架下解释仪式现象,说明其内在意义和社会关系,但对于仪式在“时空”过程上如何呈现乡村“差序”化的社会秩...
文章来源:《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第3期。 2016年6月4日,罗志田教授接受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英文刊物Journal of ModernChinese History的采访。在这次访谈中,罗教授谈到了从个人...
宗族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礼俗互动的结果,是连接国家礼制与地方民众的中介,其中凝结着众多的民间传统。学界从礼俗互动的视角对地方宗族的研究由来已久,如科大卫、刘志伟等历史...
本文摘自《戴逸文集·学界记往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11月。 我的治学,沿着“逆向回溯”的路径进行,即由近而远,由今至古。最初我从事党史和革命史研究,稍后研究中...
清末民初成都二仙庵出版的由陈复慧校辑的《广成仪制》是现存最为齐全的道教科仪总集。“祭享神吏夫丁” 俗称 “祭享神夫” “祭赏神夫” 或者 “祭享车夫”,是广成科仪中一场...
伴随着国际上女性主义运动的兴起,女性的生存和发展现状受到了世界各地的关注。随之,性别角色和社会性别的建构理论也逐渐流行。而近年来随着我国民族地区的发展和变迁,促进...
相对于华南而言,明清时期华北社会的碧霞元君信仰逐渐成为区域特征明显的民间习俗。近代这一信仰习俗比过去更为兴盛,而且在京津冀地区衍生出王三奶奶信仰与四大门信仰,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