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当代问题没有充分讨论的空间,总是要延后时间,变成历史才能言说,故而造成现实评论过于虚浅,而史学研究又过于深厚的畸形景观。倘若不信,我们...
一切当下都是历史的延伸。人类充满困惑与焦虑地活在当下,而答案就在历史的细节中。 人类发明语言,与其是为了沟通,不如是为了解释;如果说书是对人生和世界的解释,那么序就...
近来读到不少“青年一代”对于文革充满浪漫想象的论述,心头总是不禁一震:最多才一代人的时间,一桩并非只与极少数人有关、因此决非扑朔迷离的“秘史”,而是涉及千家万户的...
印象之一:锐意求新,但尚有欠缺 听到陈永发教授的名字,是十多年前的事情。当时在和范力沛(Lyman Van Slyke)教授的通信中,得知他有一个非常出色的学生,在从一个与众不同的角度...
若干年后看,张远山先生的《庄子传》可能是当代汉语写作中的一件大事。但在今天,这部著作是以报摊图书的样式出现,而市场江湖的存在又非时髦、流行,因为它印着“纪念庄子逝...
杨奎松教授素以中国现代史(1919-1949年)的研究著称。他有关共产国际、苏联与中国革命关系史和中国现代对外关系史、国共关系史、国民党史、中国现代思想史的著述,赢得了学界内外...
过完清明节假期,一早上班,前台MM就在公司内部通讯系统上Q我,原来是杜君立先生的新作《历史的细节》到了。尽管以前在网上看过《历史的细节》,但此次把纸质书拿在手上,感觉...
初读杨奎松先生新著《忍不住的“关怀”》,就为书名所迷。这次起名的风格与杨先生以往作品书名大为不同,有一种深刻的隐喻和略为张扬的抒情。读完全书后,才能理解杨先生起名...
2005年底,钟延麟到我台北中央研究院的办公室来找我,要我担任他的博士论文指导教授。当时我认为自己并未在政治大学兼课,而且学术和行政两方面的职责已压得我有点透不过气来,...
关于历史的价值和史学的功用,讨论的已经足够多了,因为这讨论从很早以前就开始了。而今下还能见到历史学这门学科,又足可见历史是有价值的、史学是有功用的,不然,历史学岂...
新近出版的《民主德国的秘密读者》可能不对好些同胞的胃口,它由各色人等的讲述组成,讲述者的职业、地位、水平差别很大,叙述直白,内容零散,似乎未经提炼、加工。但它是一本...
为知识分子的天真一辩 戴晴的《在如来佛掌中——张东荪和他的时代》(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买了很久,一直未看,听说杨奎松新出的《忍不住的“关怀”:1949年前后的书生...
【摘要】自當代新儒家提出“內聖開出外王”以來,“內聖外王”成了聯結儒家傳統與當代社會的一個關鍵詞。余英時《朱熹的 歷史世界》拈出“內聖外王連續體”這一重要概念,以爲...
1943年国民党总裁和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出版《中国之命运》后,毛泽东后来身边的大笔杆陈伯达立即撰写《评〈中国之命运〉》,毛泽东在这本小书的文稿中增添了“好些极尖锐、精彩...
《国步艰难》以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选择和转向为线索,梳理出了一条社会主义在中国实践过程的演进逻辑,充满了呕心沥血的思考,同时又有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萧冬连最近出版了一...
据说,余英时对不久前面世的香港中文大学编年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十卷本,已出六卷,尚有四卷据称即将出版),有如下评价:“这是到现在为止,一部规模最宏大、叙事最详...
日本京都大学已故名誉教授岛田虔次(1917-2000)的名字在中国学术界并不陌生,但也似乎不很有名。他的两部著作已被译成中文出版,一部是《朱子学和阳明学》(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
我何以会在这本书的标题中使用了“现代”这个词?对此,最为简单的回答是,我所谓的“现代”,指的是“现时的存在”。然而,近来我在对这一问题的再思考中意识到,这种关于“...
《论天人之际》代序 《论天人之际》(以下简称“本书”)是关于中国思想起源的一部专题研究。出于对比较文化史的观察角度的重视,我在本书中特别借用了“轴心突破”作为分析的...
几年前,我曾为冯筱才的《在商言商:政治变局中的江浙商人》写过一篇评论。在那本著作中,作者立足于商人的立场理解政治的变动,还商人以职业的本位。而在刚刚出版的《政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