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人权问题成为十八大以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目前理论界对少数民族人权的研究多集中在某一项具体权利上,而对少数民族人权的权利构成和逻辑结构的基础理...
内容摘要: 城镇的发展与商业的繁荣休戚相关,围寺而商是藏区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拉卜楞因寺而兴,商依寺荣,围寺而城。在梳理历史文献基础上,结合田野调查资料,论述夏河社会...
内容摘要: 文章以田野点西藏那曲嘉黎县牧民为例,利用人类学家Fredrik Barth的边界理论从生计方式的变迁和互动关系来论述群体身份的转换。阐述了牧民群体在不同时期从事特定方式的...
内容摘要: 清同治年间陕甘回民起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陕甘总督左宗棠先对起事回民进行军事镇压,后从回汉隔离分居、振兴经济、兴教劝学三个方面进行善后治理。这些举...
内容摘要: 文化传播是一种文化互动现象,文化本身也是通过一定的媒介进行传播。传播技术的发展,促使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由原生传播媒介向现代传播媒介演化。传播媒介的转化使少...
内容摘要: 嘎藏陀美教授长期从事藏传佛教研究与敦煌古藏文文献的整理、研究及教学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藏传佛教大辞典》的编纂工作等多项省部级以上项目,在藏...
内容摘要: 设治局制度萌芽于清末光绪年间,其正式的名称是在中华民国建立之后才真正出现的。设治局虽是民国政府为统一全国政治、加强县级政府组织体系建设而在尚不具备设县条...
内容摘要: 群体认同影响着人们对不同群体的态度和群际交往。本研究随机抽取某民族大学232名在校藏族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接受调查的藏族大学生的群体认同分为四类:...
内容摘要: 文章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藏传佛教研究领域中有关哲学思想、教义教法方面的汉文专著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认为学界关于这一领域研究成果明显增多,研究角度日趋多元化...
内容摘要: 卡岗·扎西才让教授从事古藏文文献、吐蕃史、梵文等藏学研究工作二十余年,尤其古藏文文献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在国内外藏学界有一定的影响。文章以古藏文文献为主线...
内容摘要: 西藏近代史无论从外部环境还是从内部过程来说,都呈现出极大的复杂性,需要从多种层次和角度,运用多种学科理论和方法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传统的"革命史"或"关系史...
内容摘要: 1904年,英国侵略者悍然发动了对西藏的第二次入侵战争,这次入侵距离英国第一次入侵西藏相隔15年。迫不及待的入侵反映了英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西藏争夺的加剧以及英国...
内容摘要: 望果节是西藏农区夏季最重要的节庆活动,主要盛行于拉萨市、日喀则市和山南地区等西藏腹心地区。文章以西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甲措雄乡奴杰村为田野调查点,并在描述奴...
内容摘要: 许光世、蔡晋成所编的《西藏新志》,刊印于1911年,是清代西藏方志中成书最晚的一部。此志"地理部"之"驿站"尽管也有一些新资料,但其主要资料来源是日本人山县初男所著《...
内容摘要: 达赖喇嘛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重要首领,尤其是清初确立尊崇格鲁派后,其宗教权威凸显。但是,清政府在扶植格鲁派,赋予达赖喇嘛巨大政教权力的同时,也对其权力有诸多限制...
内容摘要: 回族特殊形成进程是回族研究中最基本的问题。以往有关回族形成的研究成果中,存在着理论视角相对单一或视角之间缺乏逻辑联系的缺憾,因而不能深入推进对回族形成问题...
内容摘要: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受教育权保障是当前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发展权的重要途径。北京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大量集中,在其子女受教育问题上还存...
内容摘要: 语言符号线性序列论是西方语言理论的基石,在我国沿用至今。北大叶蜚声、徐通锵在《语言学纲要》中对线性序列论作了描述:"语言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
内容摘要: 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民族国家在各种不同层面产生了认同危机。主要表现为主权认同、制度认同、政府合法性认同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相应地淡化。民...
内容摘要: 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和依托是社会组织,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组织发展是有一定的特殊性,应采取如下激发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组织活力的具体举措:健全社会组织的法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