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中国古代史 > 清朝 >

论洋务派的“西学中源”文化观:文化观的产生及对洋务运动的影响(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3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二
    “西学中源”,这是洋务派中西文化观的内容之一,也是证明西学与中学可以相容、互补的最简便的方法。顽固派屡屡用西方学理技艺均系剽中国古学之绪余为由贬斥西学,洋务派则反其道而用之,用“西学中源”论证明西学之可用。这里使用的逻辑至为明快:西学既然是中国古已有之而后来传到西方去的,可见西学本来就是中学,可见西学不是异端,不是什么与华夏文明异类的夷狄之学。从而也就可以说,学西学无非就是“礼失求诸野”,找回自己祖宗所创而后来丢失了的文化遗产,说到底,学西学其实也就等于学中学,“师事夷人”其实乃是继承祖宗事业的一种途径。如此一来,所谓“严夷夏之防”的禁忌,所谓“用夷变夏”的罪名,统统不攻自破;提倡西学也因此显得理直而气壮了。
    “西学中源”论,因其逻辑简捷有力,加以适应文明古国的中国国人的心理,所以早在明代徐光启、李之藻提倡西学时,已屡屡引以为据。基于同样的考虑,在晚清条件下,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在与守旧派的论战中,就又常常把“西学中源”论搬出来,为提倡西学、推行洋务运动振声壮气。同治四年(1865),李鸿章为了论证派人去西方学习机器制造并不违背中国传统时,写过一篇绝妙的文章:“无论中国制度文章,事事非海人所能望见,即彼机器一事,亦以算术为主,而西术之借根方,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目为东来法,亦不能昧其所自来。尤异者,中术四元之学,阐明于道光十年前后,而西人代数之新法,近日译出于上海,显然脱胎于四元,竭其智慧不出中国之范围,已可概见。特其制造之巧,得于西方金行之性,又专精推算,发为新奇,遂几于不可及。中国亦务求实用,焉往不学?学成而彼将何所用其骄?是故求遗珠不得不就赤水,寻滥觞不得不度昆仑。后之论者,必以和仲为宅西之鼻祖,《考工》为《周礼》之外篇,较夫入海三千人采黄金不死之药,流沙四万里青莲般若之文,岂可同日语耶?事虽创闻,实无遗议。”①
    在这里,“四元”一说,自属无稽之谈,用以证明西方智慧“不出中国之范围”,更是自欺之词。但应当承认,李鸿章之借助“西学中源”论,显而易见是为着论证中国向西方学习科技,具有无可指责的合情合理性质。后来奕也是搬出李鸿章的这一套,用以抵挡倭仁等借“师事夷人”罪名所做的攻击。洋务派援引“西学中源”说,虽多牵强附会,但是对于洋务派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倡西学来说,显然大有用处,不但可以用来堵住守旧派咒詈之口,而且可以借此提高自信。
    李鸿章凭着这套不很严谨的“西学中源”论,坦然宣称派人出洋学习西学,“事虽创闻,实无遗议”,并且理直气壮地发出质问:“焉往不学?”“西学中源”论为洋务派“采西学”之议起了摆脱指责、争取同情的作用,同时又具有反击守旧派排拒西学言论的论辩功能。在与守旧派的争论中,“西学中源”论成为洋务派手中一种颇为犀利的武器。王韬旅欧归来后,主张中国应“尽用泰西之所长”,变古通今,实行变法,可是这位相当彻底的西化论者,却认为“中国为西土文教之先声”。在他看来,中国“不独为文字之始祖,即礼乐制度、天算器艺,无不由中国而流传及外。”他一一举出数学、乐器、船舰、指南车、霹雳炮、测天仪器、语言文学诸端,说这些都是“由东而西,渐被而然”的②。
    出使欧洲四国的薛福成在日记中依旧相信西学源于中国:“昔者宇宙尚无制作,中国圣人仰视俯察,而西人渐效之。今者西人因中国圣人之制作而踵事增华,中国又何尝不可因之?”③郑观应著《盛世危言》,也以“西学中源”论力证西学乃过去中国古文化西传所成,他说中国今日学西学不过是“以中国本有之学还之于中国”。西学不但可以学,而且必须学;学西学不是耻辱,不学西学反而是耻辱———是对“中国本有之学”的大不敬④。出使日本的黄遵宪在其《日本国志》中,把用“西学中源”论申斥守旧言论的论证方法,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按照他的严密的逻辑推论,西学是有效的致富手段,不学不行;西学本是中国“古之实学”的光扬光大,不能看成是“他人之学”;所以学它不可耻,不学它反而是数典忘祖。
    洋务派所阐发的“西学中源”思想,在反击守旧派对洋务运动的辩难中起了积极作用,引起了持不同政见的人士的广泛赞同,从而大大减缓了洋务运动的阻力,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运动的进程。不仅如此,“西学中源”论还折射出文化交流问题中几个颇有价值、颇具规律性的认识:首先,“西学中源”思想揭示了文化发展史乃是一部文化交流史。不管洋务派思想家的具体例证是否经得起推敲,毕竟可以从“西学中源”论中看到一种确定无疑的文化史实,这就是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发展,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一个相互交流的、不断传播的历史过程。中国的文化流传到西方去,西方的文化流传到中国来,这是一个无法阻挡也无法否认的历史事实。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