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近代史 >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对冲击传统文化的三大误解

http://www.newdu.com 2017-08-23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新文化运动是指20世纪初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由一部分激进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发起,目的是要打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力争实现名符其实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刻变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
    1.冲击了中国千百年来的封建伦理道德思想和政治意识.2.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的思想得到解放.
    3.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4.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是功,是罪?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是功,是罪?至今聚讼纷纭。同任何历史事件一样,对新文化运动也应该一再反思,弄清真相,汲取有益的东西。不过,近年流行的三大误解,不利如实了解这个运动的本来面目,似有澄清的必要。
    第一,前提错了吗?
    新文化运动冲击传统文化的基本前提是孔子之道,特别是以三纲为核心的儒学不适合现代生活。用陈独秀的话来说是:“其实孔子精华,乃在祖述儒家,组织有系统之伦理学说……其伦理学说,虽不可行之今世,而在宗法社会封建时代,诚属名产。吾人所不满意者,以其为不适于现代社会之伦理学说,然犹支配今日之人心,以为文明改进之大阻力耳。”1近年流行的观点认为这个前提割断了现代与传统,抹煞了传统和儒学所蕴含的现代性。
    现代与传统诚然是割不断的。经过多年的论难,包括笔者在内的不少学人已一再指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是“传统创造性转化”中卓有建树的人物。胡适的“整理国故”披沙拣金,使不少古代思想和思想家重现光芒免遭湮灭,把不登大雅之堂的小说等民间文学推上中国文学主流的应有位置。鲁迅冶古今中外于一炉,铸就《阿Q正传》及其他传世精品。即使被目为最激进的西化论者陈独秀也肯定“温、良、恭、俭、让、信、义、廉、耻诸德”2;而且重新阐释传统,把勤、俭、廉、洁、诚、信视为“救国之要道”3;不论其主张是否切中要害,却足以证明他绝非“全盘反传统”或割断传统。至于新文化运动一个重要流派的思想领袖梁启超,早在戊戌政变后就走上了清理传统,汲取新知,融合中西,为实现“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更是无可争辨的历史事实。
    问题的焦点在于当时历史环境下,对以儒学为代表的中世纪意识形态的冲击,是不是多余之举?
    在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看来,要确立自由、平等,变假共和为真共和,必须扫除根深柢固,与自由、平等格格不入的以三纲为核心的宗法专制意识形态。《临时约法》已明确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但在实际生活中,僵死的传统像紧箍咒一样捆绑着人们的思想。不批判三纲,就难于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成长为有独立人格的现代公民,从而民主、共和制度失去牢固的思想基础,袁世凯必然复活。这不是割断传统,而是要清理传统中不适合现代生活朽木枯枝。
    因此,儒学是不是蕴含着现代性乃至医治现代病的灵丹妙药,是应由学者从容论道的另一类问题。即使对此持肯定态度的学者,也几乎无不认为体现在三纲为核心的意识形态中的妨碍自由、平等的成分是应该剔除的。
    窃以为这一剔除必然带来两个效应:一是三纲和相应的宗法专制思想体系土崩瓦解;二是余下的从属于自由、平等的儒学(或其他中国传统思想)是先秦思想家的本意,还是时贤托古立论,或两者兼而有之,均已无关宏旨。因为这一类学术问题本来不应有统一的结论。与此同时,在自由、平等关系已经确立的现代社会中,公民对各种思想无不各取所需;多一主张即多一色彩,纷繁斑斓,赏心悦目,有何不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