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国军“投共”将领为何无缘大将军衔?(4)
毛泽东说完了这些话,看了看刘少奇说:“你在部队里搞过,你也应是元帅。你也应该评嘛!”刘少奇摇头:“我不要评了。”毛泽东又转而去问周恩来和邓小平:“你们的元帅军衔,还要不要评啊?”周恩来和邓小平态度坚决地摆手说:“不要评了,不要评了。”毛泽东又问当时在场的那几位被列入大将名单、但已转业到地方工作的李先念(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谭震林(中共中央副秘书长、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中共中央农工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张鼎丞(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他们也纷纷表示不要评了。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这样一来,对原定方案作了修改:不设大元帅衔。设元帅衔10名,大将衔10名。在上将衔名单中,除乌兰夫、谢富治、韦国清、叶飞、阎红彦等少数情况特殊者外,其他转到地方上工作的领导干部都不授军衔。本来,1954年9月,陈毅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周恩来经过反复思量,考虑陈毅的历史功绩与在第三野战军的影响,考虑他当时与以后的工作,主张授予陈毅元帅军衔。周恩来特别指出:“军衔授予,对陈毅同志现在和将来的工作均无不便之处,平时可以不穿军服,必要时再穿。苏联的布尔加宁同志也有元帅衔,现在他做部长会议主席的工作就不用元帅头衔了。可以说是一个例子。” 授予十元帅与十大将的背后与全军的综合平衡 接下来就是如何评衔了。人民解放军从最早的革命起义部队,到红一、二、四方面军、陕甘红军、南方红军游击队,再到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再发展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四大野战军、华北军区、地方部队……面对28年的复杂变化过程,评衔工作做到公平合理,绝非易事。尤其是对于十元帅和十大将的产生,全军上下普遍关注,中央军委及中央政治局经过反复衡量考虑,这里除了战功、职务、资历、德才等因素外,还考虑到了在全军中的平衡问题。分析一下十元帅和十大将的履历会使我们看得更明白。 朱德,在党史军史上的地位极为特殊,无论从哪个方面思考,第一把元帅交椅非他莫属。1930年,朱德成为红一方面军总司令,翌年成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此后“总司令”成为朱德的代称。抗战初期,他率八路军总部前往太行山前线;1940年回延安后,主要协助毛泽东指挥全局;建国后,朱德先后任国家和党的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毛泽东曾多次深情地说:“朱毛,朱毛,没有朱,哪有毛啊!” 彭德怀,在军史上的地位仅次于朱德,授衔时是军委工作的主持人,又是第一野战军的代表。从平江暴动到朝鲜停战,一直在第一线从事指挥,这一点全军无人可比。位列元帅第二理所当然。 林彪,第四野战军的代表,十大元帅中他的战绩和指挥能力都堪称佼佼者。但他在十人中的资历倒数第二,位列第三还由于当时十元帅中仅有朱德、彭德怀和他是中央政治局委员。 刘伯承,第二野战军的代表,军事生涯仅次于朱德。他在军事指挥和学术上都有很高的成就,对中国军队正规化的影响最大。授衔时刘伯承没在党中央及中央军委担任实职,但凭资历和威望他无愧排列第四。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