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上将是我军一员能征善战的猛将,素以勇挑重担、敢打恶仗、敢啃“硬骨头”的顽强战斗作风而享誉军内外。尤其是在东北战场上,他率领的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打得敌军望风而逃,被誉为“东北猛虎军”。抗美援朝战场上,刘震指挥年轻的志愿军空军重创水平一流的美国空军,引得美空军参谋长范登堡将军不由惊呼:“共产党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世界上主要空军强国之一。” 被徐海东称赞为有战术眼光
刘震,原名刘幼安,1915年3月出生在湖北省孝感县小悟乡刘家嘴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母亲早丧、父亲多病,年幼的他早早便参加了劳动,在备尝生活艰辛的同时也养成了敢于斗争的性格。
1930年三四月间,孝感东北部的革命运动迅猛发展,刘震参加了赤卫军。在斗争中,他逐渐认识到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是真正为穷人打天下的队伍。1931年10月,他毅然辞别年迈多病的父亲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并于1932年8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红四方面军主力于1932年10月进行战略转移,离开了鄂豫皖根据地。留在鄂豫皖的部分红军不久即重新组建红二十五军,刘震所在的鄂东北道委特务第四大队改称红二十五军手枪团,成为军长徐海东、政委吴焕先直接指挥的一支尖刀部队。
面对国民党多次大规模的“清剿”、“围剿”,刘震和红二十五军的战友们克服了缺衣少粮少弹药的重重困难,始终坚持战斗。在生与死的洗礼中,他逐渐显示出不同寻常一兵的特质。
1934年5月6日,红二十五军手枪团进入皖西北,奔袭了远在罗田县城的国民党军第五十四师的后方仓库,歼敌一部,缴获银元7000多枚和大批武器弹药。这次战斗是红四方面军西撤后,红二十五军获得的首次大胜仗。在最困难的时候,一下子缴获这么一笔巨款,个个喜笑颜开。可是,支部总结会上,在手枪团任副班长并暂代党支部书记的刘震,发言却出人意料:“这一仗不能算全胜。”参加会议的军长徐海东一听,有些奇怪,问道:“你说说看。”刘震说:“我们主要是战术运用上出现问题,一在进攻敌人山头时,火力没组织好,机枪没起到掩护作用,造成了较大的伤亡;二在退却时没周密部署,队形混乱,致使部队有损失;三是手枪团进仓库背银币时机略晚,如早半个小时,就可以多运出一些。”听了刘震的发言后,徐海东十分吃惊,感慨地说:“刘震这个兵讲得好,有战术眼光,我看可以当连长、指导员!”有了徐海东军长的赏识,刘震随即担任二二四团一营一连指导员。对于这次升职,他的战友、后来也同为开国上将的韩先楚打趣道:“刘震,你是三句话升了两级半。”
随后的事实证明,徐海东没有看错人。1934年6月下旬,红二十五军遭到鄂豫皖三省国民党军联合“围剿”,刘震协助连长指挥战斗,始终吃苦在前、冲锋在前,确保全连胜利完成了战斗任务。
这次战斗后,天气已经很冷,全连好赖都穿上了棉衣,只有刘震还光着膀子,实在冻得不行,他就把打土豪得来的一件红花棉袄紧巴巴地裹在身上,调皮的战士不时把他的外衫撩起,露出红艳艳的棉袄,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谁知这一路上的玩笑却养成了刘震爱打扮的习惯,无论是在战争环境还是晚年离休在家,他总是十分注重仪表,穿着时髦,博得了“潇洒将军”的美誉。
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开始长征。很快,刘震又迎来了一次考验。当部队行进到河南方城县的独树镇附近时,敌“追剿队”突然发动袭击,情况十分险恶。按照军部就地抵抗的命令,刘震和连长带领一连在被敌兵占领的段庄、马庄的正面抢占了一个小山头,堵住敌兵,掩护部队突围。在第五次反冲击时,连长不幸牺牲,危难之际,刘震受命代理连长,指挥作战。他向全连动员说:“这是关系到我军能否打进伏牛山和继续西进、也就是关系我军生死存亡的一仗,我们一定要坚决执行命令,打退敌人的进攻。”在他的带领下,经过反复冲杀,全连伤亡将近一半,但始终坚守住了阵地,完成了军部交付的作战任务。
在突围和转战途中,重伤员们都担心把自己留下。刘震斩钉截铁地说:“同志们放心!轻伤的同志能走的就自己走,重伤员我们一定抬!”他带头抬起担架,连续抬了十几个日日夜夜,一直抬到陕南,没有丢下一个伤员。
经过一路艰苦奋战,刘震和二十五军的战友们历时十个月,行程近3000公里,于1935年9月15日胜利到达陕北延川县永坪镇。长征途中,刘震升任红二十五军二二五团一营
政治委员,到达陕北后又任红十五军团第七十五师二二五团政治委员。1936年4月,红七十五师二二三团扩编为红七十三师,刘震改任红七十三师政治委员。
西安事变发生后,在红军大学第一期学习的刘震重返红十五军团,担任七十五师政委。此时他年仅21岁,是红军最年轻的师政委之一。因其历次战斗中展现出的杰出军事指挥才能、敢打硬仗的作风而多次受到红二十五军首长的表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