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鲜为人知的国共谈判:蒋介石亲定联共抗日原则(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在潘汉年作为中共中央联络人赴南京谈判后,国共双方其他联络途径便终止了,潘汉年这条线便成为国共两党联络的惟一途径。
     潘汉年也认为必须去一趟陕北。他先到上海,找到了从陕北回来不久的冯雪峰,寻求去陕北的交通渠道。冯雪峰还推荐了刘鼎为潘汉年具体安排行程。刘鼎是潘汉年早年在上海特科时的助手,后来任中共驻张学良处代表。此时,张学良正巧也在上海。刘鼎就安排潘汉年与张学良会面。潘汉年向张学良介绍了国际反法西斯形势和《八一宣言》的内容,张学良很高兴。在张学良的安排下,潘汉年于8月9日顺利地回到了陕北。
     潘汉年抵达中共中央当时所在地保安的当晚,张闻天就迫不及待地与他彻夜长谈,了解共产国际的最新情况。潘汉年向他汇报了这一年半来的详细情况。几天后,他也向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作了详细汇报,并将新密码交给了中共中央秘书处负责人邓颖超。
     8月10日,中共中央在保安召开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新形势下国共两党关系,调整对蒋政策。潘汉年列席了会议。会议同意以后不提“抗日反蒋”的口号,要“逼蒋抗日”。8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直接呼吁“立即停止内战,组织全国的抗日统一战线”,提出实行国共合作,“开始具体实际的谈判”。这是第一份公开阐明中国共产党主张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文件,在两党合作历史上有重要意义。9月1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向全党发出了《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指出:“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在后来发生的“西安事变”中,中共中央主张和平解决,实际上就是这个方针的继续与发展。
     参加完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后,潘汉年奉命前往东北军张学良部做统战工作。8月下旬,潘汉年在西安秘密会见了张学良,商谈了国内形势和西北形势,并讨论了东北军与红军进一步合作的具体事宜。潘汉年还秘密会见了杨虎城,向杨虎城转达了毛泽东对杨将军和十七路军的希望,重申了红军愿与杨部联合抗日的意见。
     不久,毛泽东、周恩来又将与国民党谈判的重任交给了潘汉年。8月25日和26日,毛泽东两次亲自致电潘汉年,“同南京进行具体的进一步的谈判,以期在短期内成立统一战线,这是我们进行整个统一战线的重心”;“因为南京已开始了切实转变,我们政策重心在联蒋抗日”;“现急需兄去南京并带亲笔信与密码去”,希望潘汉年七日内“取道肤施”回陕北,“接受新的方针”。
     9月上旬,潘汉年返回保安。9月15日到18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研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潘汉年出席了会议。9月24日,他携带着《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国共两党抗日救国协定草案》以及毛泽东致宋庆龄和致章乃器、陶行知、沈钧儒、邹韬奋四人的亲笔信,周恩来致陈果夫、陈立夫的亲笔信,离开保安前往西安,再转赴南京。临行前,中共中央还委任潘汉年另外一职务--中共驻上海办事处主任,冯学峰为副主任。
    在潘汉年作为中共中央联络人赴南京谈判后,国共双方其他联络途径终止了,潘汉年这条线便成为国共两党联络的惟一途径。
     10月2日,潘汉年和负责与张学良谈判军事问题的叶剑英一起抵达西安。10月4日和6日,他们与张学良举行了两次会谈。潘汉年向张学良传达了中共中央确定的与国民党谈判的方针、条件。因为潘汉年迟迟未到南京,张冲等待不及,竟然亲自跑到西安来见潘汉年。潘汉年便将中共中央的态度告诉了张冲,张冲这才放心返回南京。
     10月14日,中共中央将潘汉年代表的资格提升,不再是“联络的代表”,而是正式任命潘汉年为中共谈判代表。同日,潘汉年乘火车赴南京。抵达南京后,张冲接待了他。潘汉年把中共中央致国民党方面的有关信件交给了张冲,由他代转陈立夫。然后,潘汉年直赴上海,以中共驻上海办事处主任的身份开展活动,把毛泽东致宋庆龄和沈钧儒、章乃器、陶行知、邹韬奋等人的信交给他们。
     11月10日,潘汉年和陈立夫在上海沧州饭店进行了正式会谈。潘汉年扼要地陈述了中共中央关于国共合作谈判的条件。陈立夫表示,他是代表蒋介石来的。针对中共合作谈判的条款,陈立夫一一作了答复:第一,既愿开诚合作,就不好有任何条件;第二,对立的政权与军队必须取消;第三,目前可保留3000人之军队,师以上领袖一律解职出洋,半年后找回按材录用,党内与政府干部可按材适当分配南京政府各机关工作;第四,如果按上述处置,则你们所提各项政治要求都好办。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