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著名的共产党人,在性格、能力、工作方式上,大多特点鲜明,有的还因此获得一些外号或雅号。
例如,毛泽东年轻时的外号叫“毛奇”,因他主张“丈夫要为天下奇,读奇书,交奇友,做奇事,做一个奇男子”。周恩来有“周公”之称,缘于文化界和党外人士,有时连毛泽东也这样称呼。以“公”相称,显尊敬之意,也是周恩来有凝聚力的表现。朱德则是众所周知的“红军之父”,这大概是外国人的说法,在党内多称“朱老总”,推其德高望重。任弼时的外号是“骆驼”,叶剑英在一篇文章中说得很明白:“他是我们党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叶剑英则被人呼为“参座”,因他长期在军队总参谋部工作,是难得的参谋人才。刘伯承有“当代刘伯温”或“军神”之谓,毕现其军事家风采。徐海东有“徐老虎”或“中国的夏伯阳”之称,喻其作战之勇敢。刘亚楼被说成是“雷公爷”,因其英俊潇洒,性烈如火。谭震林一直被称为“老板”,因他在苏南开辟抗日根据地时,经常穿长衫西裤,化装成绸布店老板穿越日伪封锁线。潘汉年被称为“小开”,因他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时,总是风度翩翩,如同小老板,上海人把老板的公子称为“小开”。舒同在长征途中书写标语出名,获“马背书法家”称号。胡乔木长期担任毛泽东的秘书,处理不少文稿,被称为“党内一枝笔”。
以上这些称谓,缘起不一,或反映才能,或刻画出性格,或标示志向,或彰显业绩,或透露作风,由此使他们成为党史上个性鲜明的“这一个”。
作为这个精英群体的核心人物,毛泽东对他们大都有过详略不一的评点,有时候,毛泽东还把自己摆进去,认为在某些方面不如其他领导人。例如,1949年12月第一次访苏时,他曾对苏联方面的人说,自己谈判不如周恩来,搞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要等周恩来来了以后再具体谈。1957年11月第二次访苏时,毛泽东又对赫鲁晓夫说:我们有很多同志,可以担当领导责任。第一是刘少奇,这个人原则性很强,在我们党内很有威信;朱老总年纪大了,但威望很高;邓小平、周恩来都比我强,什么矛盾都能解决,有缺点勇于当众作自我批评。这些,虽然是在外交场合出于某种需要讲的,却也反映出毛泽东平时对党内其他领导人的特点察识于胸。 更详细的情况,还可罗列一些。
关于周恩来。毛泽东1949年12月2日给柳亚子的信中曾说:“周公确有吐哺之劳。”我们知道,曹操有过“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名句,毛泽东借此点明周恩来理政之勤、之德、之能。此前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谈到新中国政府未来组成时,其他人事都未商量,毛泽东独独谈到:周恩来一定会参加政府工作,其性质相当于内阁总理。一直到1974年周恩来身患绝症,在筹备四届人大时,毛泽东仍然认为,周恩来是总理角色的不二人选,说:“总理还是我们的总理。”
关于刘少奇。毛泽东1937年6月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谈到:少奇在领导群众斗争和处理党内关系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他懂得实际工作的辩证法,他系统地指出党过去在这个问题上所害过的病症,他是一针见血的医生。1963年起草二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的文章时,原稿讲,从30至40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就在抵制斯大林的某些错误的影响”。毛泽东审阅时特意改为“以毛泽东同志和刘少奇同志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者”。这样的评价,在党内是绝无仅有的。
关于朱德。毛泽东对他最精当的评价是在延安说的两句话——“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庆祝朱德60大寿时,毛泽东亲笔题写了“人民的光荣”。1973年开军委扩大会议时,毛泽东依然坚称:“我是朱身上的毛,朱不能没有毛,毛不能没有朱。”他还针对“文革”中有人说朱德是“黑司令”的诬陷之词,称之为“红司令”。
关于邓小平。毛泽东1956年推荐他当中共中央总书记时的评价是人们熟知的。毛泽东说他“比较有才干,比较能办事”,“他跟我一样,有许多事情办错了,也有的话说错了”,“但大体说来,这个人比较顾全大局,比较厚道,处理问题比较公正”。在“文革”中,他还讲邓小平是“人才难得,政治思想强”。又当面对邓小平说:你呢,人家有些怕,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外面和气一点,内部是钢铁公司。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