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广华长年在村里的油坊榨油,汪大芝泼辣能干,家里的大小事主要由汪大芝操持,守护张将军碑位的任务也主要落在了汪大芝的身上。
1966年,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开始,陈家集也有人疯狂起来,有人高喊着口号,要打倒地富反坏右,打倒一切牛鬼蛇神,打倒一切与国民党有关系的叛徒特务。 藏着国民党上将墓碑的汪大芝不免紧张起来,她把张将军的墓碑挪到了更隐蔽的位置,为的是不让红卫兵抄家搜走张将军的墓碑。
但是,十来个戴着红袖箍的红卫兵还是拿着铁锤来到了汪大芝家,他们很快搜到了张将军的墓碑,汪大芝和两个六七岁的女儿冲上去护住张将军的墓碑,汪大芝对红卫兵说:“我们不管这是国民党的碑还是共产党的碑,这块碑我们准备砌墙垫路用的,你们要是敢砸,我就敢和你们拼命!”
两个六七岁的女儿平时看到爸爸妈妈将这块石头当成宝贝似的,她们一边一人趴在石碑上,死活不让红卫兵砸。在陈家第二代和第三代护碑人面前,红卫兵的铁锤终于没敢砸在陈家幼女的身上。
张将军的墓碑保存下来了,但汪大芝一家人却面临着更艰难的处境,一家人四处受歧视,汪大芝在村里做活,乡邻们不敢和她多说话,生怕也和国民党沾上边,汪大芝和丈夫还时常受到干部的训斥并被扣工分。
无知的学生从门前路过,也时时要喊:“国民党!国民党!”那个时代,国民党就是反革命,谁要是被喊上“国民党”,比挖了祖坟、骂了祖宗还要难受。
但是,人们对英雄的崇敬也给磨难中的汪大芝和陈广华一家人不少安慰。文革后期,一些心中缅怀张自忠将军英灵的县乡两级政府干部来到汪大芝家,他们都是看一眼碑就走,悄悄地来又悄悄地去。汪大芝和陈广华为此感到欣慰,张自忠将军和抗日将士们的血没有自流,有很多人和他们一样,在默默地纪念着那些为国战死的抗日烈士。 贫困中坚守信念不为利诱所动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社会开始趋向理性和务实。1980年清明节,原宜城市政协委员向安友写出一条小消息《湖北宜城青少年为张自忠将军扫墓》在报纸上发表,这一消息是文革后第一篇中国内地关于纪念张自忠将军的报道,消息后来被国内外多家媒体转载。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张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1984年,宜城市政府先后在长山修建了张自忠纪念碑和战死十里长山的2000多名国民党军队官兵的公墓。 此时,汪大芝家所藏张自忠将军初葬墓碑的命运也开始转变。
首先是襄阳县(现襄樊市襄阳区)政府来了一个领导看了看张自忠将军的墓碑,嘱咐汪大芝一定要保护好墓碑。随后,宜城县(现宜城市)政府派一位副县长带着相关人员来到汪大芝家,宜城县官员希望汪大芝把墓碑捐赠给宜城县保管,汪大芝和陈广华婉言拒绝。
张自忠将军的初葬墓碑被人们看作宝物之后。不法分子也打起了歪主意。1985年1月16日早晨,陈广华发现藏在房屋东墙边的张将军墓碑不见了,立即向襄阳县公安局报警。民警很快查出偷走墓碑的是同村的另一陈姓人家。案子破了,峪山区政府却收走了墓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