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不仅是一本要通读的书,更是一本要读通的书。不同的时期读,会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人读,会有不同的认知。该书作者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引领读者细读《资治通鉴》,你会发现,原来历史与现实如此之近。 《隆中对》,说的对不对 孝献皇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 初,琅邪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颖川徐庶与崔州平谓为信然。 刘备三请诸葛亮这事地球人都知道。三顾成佳话,一对足千秋。诸葛亮未出茅庐时,发表了《隆中对》,对天下大势作了预判。 诸葛亮的《隆中对》到底有没有战略预见性?在当时是不是超前的新观点? 第一,《隆中对》预判天下三分,相当大胆。 有人也许会说,此乃天下大势,能预见此者并不乏其人。其实未必然。
当时曹操、孙权分据南北,其势已成,这谁都能看出来,荆、益、汉中不得其主,也是明摆的事实,这三块蛋糕曹操独吞或与孙权分别吞之,可能性都相当大。当时,相信天下两分的人可能会更多,甚至看好曹操统天下的人也不在少数,起码比三分天下的人占多数。
曹操平吕布、灭袁术、败刘备、破袁绍,北踏乌桓,西抚中关,已经累胜多次,天下都有心理定势了,只要他上场,没有赢不下的比赛。曹操的统一线路有问题,他应该把孙权放在总决赛阶段打,先定荆州,再平汉中,再入川把益州夺过来。如此花数十年工夫应该可以统一全中国了。是曹操的战略失误给了刘备一次机会。
对孙权来说,最好是先取荆、蜀,和曹操形成大格局的南北朝;其次是把蜀让出来,江东联结荆襄,也能抵抗一阵;再次,只能偏安江东,等着收编。
至于刘备,要么到孙权那里蹭饭,至于人家会不会把妹子嫁给他,那就难说了;要么就是继续做雇佣军,谁给面包帮谁打。反正那时如果开赌盘,没有人会买刘备赢,除了诸葛亮。天下三分没有必然性,不是所谓的大趋势,天下两分或一统才是当时趋势,天下三分只是一种微乎其微的可能性,诸葛亮了不起的地方在这里。他向刘备描述了这种可能性,让刘备同志在困难的时候看到了光明,提高了勇气。 第二,《隆中对》明确了刘备集团的对外政策。
诸葛亮给刘备明确了一下战略走向,这就是三国迷都知道的“东联孙权,北拒曹操”。这是弱小的第三方的生存法则,大格局不变,这个就不能变,当然前提是先占据西部,否则你只是一股流窜力量,和人家谈不到“联”只能是“傍”了。 第三,《隆中对》描述了一个刘备集团的最美好前景。
天下三分的目标已经很高了,但还不是最高的目标,诸葛亮毕竟年轻,他看有人兴致勃勃地听自己忽悠,情绪一上来,描绘了一个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这就是:“打倒曹阿瞒,解放全中国!”
具体方略是:内修政治,外联孙权,这是防守的要件,进攻有三个条件:一是天下有变;二是一上将率荆州兵团以向宛、洛,这应该是牵制性的;三是刘备亲自率主力从益州北部出秦川,挥师中原。
另外,诸葛亮的这套破曹策略究竟好不好使,后世也多有争议,有人也因此说诸葛亮“将略非其所长”。诸葛亮讲到的三个要件,刘备集团始终没有在同一时间凑齐,无法用实践证明,反而成了为诸葛亮伐魏失败解脱的遁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