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历史 > 世界野史 >

这个爱情故事你可以咽着口水读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你不能拒绝巧克力
    就像你不能拒绝爱情
    巧克力的故事你可能听过许多
    《浓情巧克力》
    《查理的巧克力工厂》
    ……
    但是今天我们要讲的是
    另一个巧克力的故事
    一个魔幻现实主义的故事
    我在墨西哥访学时,导师曾跟我吐槽说,她带过的中国女学生怎么都喜欢把《恰似水于巧克力》当成文学经典,拿来做研究对象,这不就是一本bestseller(畅销书)嘛!导师是墨西哥文学研究界的权威,我至今仍记得她把书名的十个音节咬牙切齿发出来的鄙夷语调。

《恰似水于巧克力》
    [墨西哥] 劳拉·埃斯基韦尔 著
    段若川 译
    译林出版社2015年11月
    今天的文学研究不再想当然地给作品贴上“经典”的标签,而是注重审视作品是如何经典化的。墨西哥作家劳拉·埃斯基韦尔的小说《恰似水于巧克力》初版于1989年,迅速征服了多个西语国家的图书市场,随后被改编为电影,又凭借电影票房的成功吸引了更多的读者,被译介为多种文字,拿了美国书商协会的最佳图书奖……那是冷战刚刚结束的年代,意识形态的斗争淡化了,消费社会的美妙愿景代替了庄严的政治理想,形而下的欲望相比于形而上的追求获得了更大的合法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一部以美食和情爱为题、勾引起人的最初级欲望,半真半假地借鉴了“魔幻现实主义”经典元素的小说,成了现象级畅销书,劳拉·埃斯基韦尔也凭借自己的这本处女作跻身西语文学知名作家的殿堂。

劳拉·埃斯基韦尔
    《恰似水于巧克力》的确在很多地方运用了《百年孤独》式的魔幻元素。女主人公蒂塔出生时,泪流成河,留在地上的泪迹凝结成五公斤的盐;蒂塔出走时,拖着她利用无数个不眠之夜织成的厚重披肩,覆盖了一公里长的地面;蒂塔和自己真正的爱人第一次享受身体结合的欢娱时,夜空中出现了绚丽的火光;蒂塔的母亲埃莱娜死去后,其阴魂仍然时不时出现在家中,介入蒂塔的生活……对于外国读者来说,这些片段很吸引人,很“拉美”。到了小说末尾,读者发现,原来自己读到的是在一场大火后幸存下来的菜谱,就像《百年孤独》在结尾处出现的自我指涉:整个故事是写在一本羊皮卷手稿上的,这也是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中尝试过的叙事游戏。埃斯基韦尔在编织自己的奇幻故事时,很可能是有意识地向伟大文学传统致敬。

1992年的电影《巧克力恋人》
    (《恰似水于巧克力》)
    不过,在对现实的指涉上,《恰似水于巧克力》与《百年孤独》有很大的不同。后者对哥伦比亚历史、拉丁美洲历史乃至人类命运的深刻指涉与反思,作者出于对同时代拉丁美洲民众生活的深切关怀而灌注在文本中的批判意识,以及作品整体因此而具有的恢弘气势,远在埃斯基韦尔的这部畅销小说之上。尽管《恰似水于巧克力》并不乏对历史大事件的回忆与想象(1910年爆发的墨西哥大革命是故事的背景,作者似乎有意把那些闯入蒂塔家庄园的革命军战士描写为一群可爱的浪漫英雄),然而在小说中,墨西哥大革命始终只是装饰性的题材,本可以展开的革命记忆一次次被打断,作为故事中心的还是女主角的爱情命运以及各种美食的制作方法。
    从文学史的意义上说,马尔克斯、略萨等一批天王级作家将对社会现实的坚定承诺与叙事技巧的革命性创新结合在一起,制造了拉美文学的“爆炸”,“后爆炸”时代的拉美作家则逐渐放弃了宏大叙事、严肃批判,转向日常生活的细微层面,不再像前辈们那样执着于社会革命,转而用令人放松的家庭故事(而非以《百年孤独》为典型的家族故事)来吸引图书市场的消费者,使小说更“人性化”——也就是说,更贴近平民百姓的生活。
    在人的各种感觉中,视觉向来被认为是最重要、最高级的,所以美学以造型艺术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味觉和嗅觉向来被认为是次要的、低等的,所以厨艺从来不被正儿八经地当成艺术,品味之舌总是不如审美目光那般崇高。在《恰似水于巧克力》里,食物的味道成为了独立的审美元素,这不能不说是对人体感觉等级秩序的一次颠覆,也是文学表现手段的一次创新。

女主人公首次出场,舞台背景就是以味觉与嗅觉呈现的:“她生在厨房的桌子上,周围满是那正煮着的通心粉味道,还有百里香、月桂、芫荽的气味,滚开的奶的气味,大蒜的气味,当然还有洋葱的气味。”这预示了伴随她一生的味觉—嗅觉叙事的展开。经过在厨房里多年的历练,蒂塔制作的食物的味道可以与她即时的心情紧密相连,她的调味之术简直成了巫术,可以在品尝者身上达到魔幻般的效果——将她的灵魂融入其中,然后进入她情人的身体,让两人无需言语或对视而心领神会,成为两人之间的通讯密码,甚而激起她姐姐赫尔特鲁蒂丝的性爱之欲,直叫她离家出走、寻找可以平息她熊熊欲火的男人。就像音调和色彩一样,在故事里,不同的气味—味道可以对应人物的各种情绪,甚至可以推动情节的进展。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关于各种香、各种味的记忆被调动起来,外国读者更是会饶有兴致地想象墨西哥美食的味道,咽着口水体验这个爱情故事。

小说的每一章都是以一个菜谱开篇的。食物制作成了叙事的起承转合的节点。在整个故事里,作者也多次不厌其烦地描述各种美食的制作方法,它们与人物命运的叙述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以文学理论的眼光来看,这是一种拼贴式的后现代主义叙事手法,而在一个家庭主妇读来,不管小说中的厨艺描写有多少露马脚的地方,这些文字可是对她日常劳作的赞颂哪!看看文学史,那些作品有多少次真正关注到做饭这一平常卑微的劳动呢?农田、车间、矿井里的劳动是值得讴歌的,难道厨房里的劳作就注定入不得文学的厅堂吗?狭小的厨房真的就不适合作为主人公活动的舞台吗?
    以现代生活的眼光来看,对厨艺的精细介绍和诗性想象,也是献给传统的食物制作方式乃至传统生活方式的一曲挽歌。我们今天已经越来越习惯于以工业生产的模式高效制作的食物,对于上班族来说,花上几个钟头好好做一顿饭,要么是浪费时间,要么是专门的休闲放松。在所有经历了现代转型的国家,几乎每一个家庭的烹饪文化遗产都在悄悄地消失,让位于商业化的“美食”,与此同时,爱情和其他的一切也变得越来越像快餐速食,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相信“爱情恒久远”。从这个意义上说,《恰似水于巧克力》是一本怀旧小说,以一个发生在大庄园里的爱情故事,缅怀过去的生活、过去的爱情观,正如身为故事人物后代的叙述者在提到手工制作婚帖时所说的:“这是手工艺品,可惜已经不时髦了,就像长裙、情书和华尔兹都已经过时一样”。小说展现的恰恰是我们正在失去的东西,从而紧紧地抓住了我们的心。

电影剧照
    不可否认,女性读者要比男性读者更容易爱上这部小说。除了对那些女性熟知的事物、活动和空间的描写之外,小说还展现了一个被压迫的妇女争取自由、获得解放的悲剧式斗争,这尤能令女权主义者们击节赞赏。蒂塔的两个姐姐代表了两种典型的女性命运:像古板无趣的罗绍拉那样嫁为人妻,相夫教子,从一而终;或是像自由不羁的赫尔特鲁蒂丝那样为满足个人欲望而离家远行,闯出一片天地,成为巾帼英雄。蒂塔的命运与她们不同:按照家族的规矩,她作为最小的女儿是不能嫁人的,必须服侍母亲直到老人进入坟墓。为了实现爱情,蒂塔抗争了一生,表面上像罗绍拉那样服服帖帖地做牛做马,暗地里却保持着赫尔特鲁蒂丝那般对爱的渴望。她以女性特有的坚韧力量忍受了母亲多年的专制暴政。当母亲的鬼魂对她纠缠不休时,她以一句标志着自我意识、自我解放的宣言喝退了那恶魂灵:“我认为我是我自己!一个有权按自己认为的最佳方式生活的人。您永远彻底地让我安静吧!”在故事最后,作者为蒂塔安排了一个神秘、惨烈也极为浪漫的结局,仿佛是以这样的仪式将蒂塔和她的情人封为爱情圣徒。对于那些习惯了拿着纸巾观赏惊天动地的爱情连续剧的读者来说,这样的结局是非常合适的。
    这部诞生在全球化勃兴时代的爱情—美食小说也体现了不少全球化文学的特征,而作者并不一定意识到了这种特色。融合,这一全球化时代的关键词,不断在文本中出现——不仅是水与巧克力的融合,男人与女人的融合,还有美国文化与墨西哥文化的融合,西班牙文化与墨西哥印第安文化的融合,不同种族的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异质元素交汇在一起,就如同不同食材的碰撞一样,会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产生美好的结果。当这个故事与中文相融合,便一下子打动了我们的情感神经和我们的味蕾,因为在这两方面,中华民族和墨西哥民族同样发达。
    文| 张伟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