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母信仰渊源于对祖母的崇拜,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 王母画像(资料图) 考古发现说明,从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整个新石器时代,人们世界观的核心是万物有灵论,信仰着众多的神灵。他们把各种自然力崇奉为神,尤其是对大地与地母的崇拜。二十世纪以来,考古学家们在西起西班牙东至西伯利亚的整个欧陆区域陆续发现了距今二、三万年以前的女性雕像,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些女性雕像就是“大母神”信仰的物件化表现。 大母神石雕(资料图) “大母神”造型犹如圆形容器,拥有圆硕的乳房、肚腹、臀部、显著的女阴三角区和粗短的四肢。这是宇宙万物的母亲,她们不仅创造人类,还要创造农作物和动物,以及尘世的全部生命。她的出现,比我们熟悉的天父神要早两万年左右。“随着石器时代大母神在雕塑品中展现为女神,原型女性以其完整与精美势不可挡地涌现在人的世界。除了洞穴壁画之外,这些大女神塑像就是已知最古老的祭礼作品和艺术作品了。这些塑像出现在从西伯利亚到比利牛斯山的广阔范围里,似乎需要以一种以大女神为核心的、统一的世界观的存在为先决条件。”(德·埃利希·诺伊曼《大母神:原型分析》) 西王母又称“西母”,最早见于殷墟卜辞。陈梦家先生指出:卜辞“所记东母、西母,不详何义,疑是殷人之神话。《山海经》及《穆天子传》并记西王母事,其地在西土昆仑之墟”。“掌日月之神即为二女,故称日月之神为东母、西母,汉人于铜镜上作吉羊话,以竟形似日月,故常曰明如日月;又作天王日月,明如日月不已,寿如东王公、西王母,寿而东王父、西王母等语,似汉人亦以东王父、西王母为日月之神”。(《古文字中的商周祭祀》)可见商周时期西王母已被奉为天神,而受到人们的祭祀。 西王母(资料图) 《山海经》中首次描述了西王母的形象:“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西王母梯几而戴胜。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墟北。”“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燃。有人,戴胜,虎齿,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在这里,皆以西王母为主神。 这位居住在昆仑山的西王母,她是以一个半人半兽的形象出现,显示出十分浓厚的图腾色彩,所谓“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的这套装扮,正是以氏族长兼大巫师的身份而出现。其次,西王母有着秋神、死神、孕育神和生育神的神格,其主要司职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从原始宗教发展的轨迹来分析,西王母的形象应当是从上古巫术仪式中的女祭司形象发展而来。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时期,祭司等职位是有部落中的女性长者担任的,她成为部族的最高权威,是天地鬼神的代言人,负责主持祭祀,而上古时期的祭祀中,杀死祭物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而杀死祭物的工作则是有女祭司来完成的——这也是西王母之所以被视为死神的一个重要原因。 周穆王见西王母 汉画像石 山东嘉祥出土(资料图) 据《竹书纪年》记载, 帝舜有虞氏九年,西王母来朝,献白环玉玦,说明舜虞时代西王母已与中土有了交往。又言“穆王十七年西征,至昆仑丘,见西王母。其年来见,宾于昭宫”。《穆天子传》曰:“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乃执白圭玄璧,以见西王母。好献锦组百纯,组三百纯。西王母再拜受之。”“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天子遂驱升于弇山,乃纪丌迹于弇山之石,而树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西王母又为天子吟曰:比徂西土,爰居其野。虎豹为群,于鹊与处。嘉命不迁,我惟帝女。 ”所谓“帝女”,即天帝之女。周穆王西游访西王母于昆仑,这是西王母信仰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它表明中土的文化开始吸收西部少数民族的信仰,而西王母回访周穆王,说明西王母信仰开始向中原的传播。 王母娘娘(资料图) 至西汉初,西王母掌握不死之药的说法广泛流传,《淮南子·览冥训》说:“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张衡《灵宪》亦有“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之以奔月,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其后,扬雄作《甘泉赋》言:“想西王母欣然而上寿兮,屏玉女而却虚妃。”至于其形象则如司马相如为武帝所作《大人赋》中描述的那样,“皬然白首,载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乌为之使。”并明确言之:“必长生若此而不死兮,虽济万世不足以喜。”此时的西王母已俨然是一位长寿不死之女仙,一位赐寿降福的吉神。 这种对西王母的崇拜,构成了汉代民间信仰的重要内容,并具体地反映在汉代各类文物中。于是,在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摇钱树、铜镜及漆器中,都可以看见西王母的尊容。四川汉代墓室中,西王母画像砖在多置于墓室后壁正中较高的特殊地位,她独身处于象征“石室”的华盖下,亦戴方胜,华服盛装,端坐于龙虎座,其两旁之人物、神兽及灵禽计八,次序分明地环绕之。 记载西王母信仰的各类文物 西王母汉画像砖 四川新都出土(资料图) 四川新都出土的西王母画像砖中,集西王母的各种神话传说于一砖之上,中正上部刻一瓶形龛,龛上有盖,龛的左右有云气围绕,此系西王母居住的石室。西王母坐于龙虎座上,座前有舞蹈的蟾蜍,右侧的灵狐翘着长长的九歧尾,肩部长有羽翼,玉兔则直立而手捧灵芝,左侧有三足乌,一站立者张口怒目蓬发,双手捧棨,应系传说中的“大行伯”。右下端坐二人,女左男右,其前置一案,案前一人峨冠博带,双人执版,俯伏于地,似在拜祷。九尾狐、三足乌、蟾蜍、玉兔、灵芝、仙药等这些吉祥的瑞兽仙草,以及灵动的祥云嘉禾,渲染了西王母拥有不死之药传说的神仙思想。 羲和西王母 常羲画像石 山东微山县出土(资料图) 山东微山县出土的一块画像石中,羲和、常羲形似羽人,手持便面,人身蛇尾,蛇尾相交盘团,守护在西王母的左右两侧,西王母头上有神鸟、祥云,其下方左右两侧各有一只神鸟,这又是一组西王母的形象图,说明已成为主宰天地日月的至尊大神。 西王母 四川彭山一号石棺(资料图) 乐山崖墓博物馆中陈列的彭山一号石棺上,画面中间偏左的西王母,广袖长袍,拱手危襟,端坐于龙虎座上,庄严肃穆、雍容华贵;左侧为三足乌和九尾狐,右侧为灵蟾、玉兔、仙人及及祈求不死药的参拜人物。龙虎,亦是东方、西方的象征。顾颉刚先生指出,先秦时期的神仙体系,是由西方昆仑系统发源,后派生出东方蓬莱系统,两体系各自发展了一段时间,于战国中后期合而为一。汉代所谓的四方之神中,青龙为东方之神,白虎为西方之神,龙虎一体也就是东西一体。这一图式实际暗含着东西两大神仙体系的统一,西王母即为这种大一统的神仙体系的主神。 西王母 鎏金铜牌 重庆巫山汉墓出土(资料图) 从重庆巫山汉墓中出土的七件鎏金铜牌中,亦反映了端坐“天门”之中、主宰天国的西王母崇拜。如巫山县江东咀干沟子汉墓中出土的一件铜牌,图面中有双阙,两阙间用双折线连成门状。双线之下、玉璧之上,有隶书“天门”两字。连成门状。“天门”正中有西王母端坐石座之上,身着长衣右祍,博衣广袖,双手捧于胸前,双腿盘膝而坐,眉清目秀,头戴卷云式冠冕,慈祥庄重。双阙连眉上立一朱雀,长羽漫卷。左阙外侧一青龙昂首上扬,肩生飞翅;右阙外侧为白虎,娇健强劲。在人、兽、阙、间的空隙处,密布着卷曲缭绕的祥云仙气。 摇钱树,为东汉墓葬中特有的随葬明器。这些摇钱树的底座一般采用模制陶塑,少量为青铜铸造和石质雕刻。陶器中空的柱所插的摇钱树,皆为通体铜铸,并在各分节处备插口,以纳带叶片之铜枝。就一具干、枝、叶齐全的钱树而言,其整体呈现的图像内容十分丰富。其造型除了钱之外,主要有人物、动物及植物三大类。人物中以西王母最引人注目,她占钱枝主体位置,一般多采端坐于龙虎座之姿态,上有华盖护之,两旁每配置驱邪打鬼之方相氏、骑鹿仙人、羽童、乐舞百戏及坐佛等;动物中主要有龙、虎、朱雀、凤鸟、灵龟、玉兔、蟾蜍、熊、象、羊、猿等神兽、灵禽,植物则以灵芝仙草为着,这些奇异的图像真实地反映了汉人对西王母的崇拜。 西王母 摇钱树枝叶 四川茂汶出土(资料图) 以西王母形象为代表的四川摇钱树西王母图像,具有正面、中心对称、龙虎胁侍、华盖、天门等元素组成的偶像式构图特点,表明了摇钱树是作为一种宗教崇拜物件出现的。摇钱树的造形和图像展示令人向往的、充满安宁祥和的神仙境界,包含着长生不老、羽化升仙、辟邪禳灾、富贵吉利的观念。以四川芦山出土的摇钱树为例,树干上共有九枝树技,每枝图案相同,技上分布着九枚光芒四射的方孔圆钱,大小一致。而在每枝向上的末梢,亦有一枚极小精美的圆钱。树技上端中部,铸有瑶池宫阙,中央者即西王母,她坐在龙虎座上。左边立着一只三足青乌,为她输送食物;下边有玉兔、蟾蜍,为她捣制不死仙药。树枝的基部,生长着各种神树、奇花,有三首大神“离朱”和人面虎身大神“陆吾”守护四方。树枝的下端,有一位足踏应龙,手执圆圭,似为周穆王朝贡西王母的形象,因此在树枝上还有象征祥端的九尾狐,有奏乐献舞的乐师,全都为西王母欢迎贵宾而欢乐地演奏。 在汉代铜镜中亦发现了许多西王母的图像,它们多见于东汉中、晚期流行的神兽镜和画像镜中,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说明西王母信仰已经流行于南方。 环状乳神人禽兽镜 上海博物馆藏(资料图) 永康元年(167)环状乳神人禽兽镜。圆形,连珠纽座。内区四组神及四兽相间环绕,其中两组神端坐,左右两侧环状乳上各一龙一虎。另一组三神人,中间一人抚琴。第四组中央坐者头带冕,左右侧为神鸟。外区半圆和方枚相间环列,每一方枚内有四字,合为:“永康元年。正月午日。幽湅黄白。旦作明竟。买者大富。延寿命长。上如王父。西王母兮。君宜高位。立至公侯。长生大吉。太师命长。” 环状乳神人禽兽镜 上海博物馆藏(资料图) 中平四年(187)
环状乳神人禽兽镜。圆形,圆纽。外围圈带。一组东王公,两侧为玉女与神兽。一组西王母,两侧有青鸟与神兽。一组为黄帝,两侧为鸟与侍者。一组伯牙奏琴,旁有两人。外区有凸起的半圆和方枚相间排列,每方枚内有四字,合为:“中平四年。五月午日。幽湅白同。早作明竟。买者大富。长宜子孙。延年命长。上如王父。西王母兮。大乐未央。长生大吉。天王日月。太师命长。”镜缘纹饰为神人捧日,六龙驾车,羽人骑龙,羽人乘鸟,羽人坐龟,神人捧月。 王母道与瑶池王母 此时的西王母被奉为万民崇拜的仙班之宗,其影响几乎无处不在,她不但能预言吉凶,赐人福祉,掌握长生不死之药,还能惩恶扬善,度人升仙,凡间的百姓在冀求羽化登仙,进入仙境之前,都必须先拜祀的尊神。这种由民间发起的宗教狂热,最终形成了王母道。王母道是道教的重要一支,后来道教上清派吸收西王母信仰,并衍生出神通更为广大的瑶池王母,成为神仙谱系中的一位尊神。 西王母 佚名 元代 绢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资料图) 西王母主治昆仑墉城金台,统无量群仙,成为天下女仙的总管。《墉城集仙录》曰: 西王母者,九灵太妙龟山金母也。一号太灵九光龟台金母,亦号曰金母元君,乃西华之至妙、洞阴之极尊。在昔道气凝寂,湛体无为,将欲启迪玄功,生化万物,先以东华至真之气,化而生木公焉。木公生于碧海之上,苍灵之墟,以主阳和之气,理于东方,亦号曰王公焉。又以西华至妙之气,化而生金母焉。金母生于神洲伊川,厥姓缑氏。生而飞翔,以主阴灵之气,理于西方,亦号王母。皆挺质太无,毓神玄奥,于西方眇莽之中,分大道纯精之气,结气成形。与东王木公共理二气,而育养天地,陶钧万物矣。体柔顺之本,为极阴之元,位配西方,母养群品。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之登仙得道者,咸所隶焉。 在台湾,近年来瑶池金母的信仰发展极为迅速。台湾瑶池金母的信仰,始于1949年农历六月十三日凌晨,王母娘娘突然显灵于花莲县吉安乡荒野地,降于一张家房客苏列东之身,命其遍告村民说:“吾乃天上王母娘娘,欲在此处驻,解救人间一切苦厄,宣化度众,勿相惊骇。”于是邻里左右摆设香案,上供礼拜,王母娘娘每日降鸾问教,看病行医,灵验异常,几近有求必应,从此轰动遐迩。1950年因信徒意见不和,遂分为两家,在王母娘娘显灵地的两边,分别建立了慈惠堂、胜安宫,各自塑像敬拜。由于胜安宫先采用王母娘娘称号,慈惠堂就用金母娘娘,以示有别。 瑶池金母(资料图) 胜安宫主祀王母娘娘,从祀天公、地母、陈靖姑、太白金仙、吕仙公、杨戬、齐天大圣暨诸天菩萨等。每年举行大庆典三次,一为农历六月十三日王母娘娘下降纪念日,一为农历七月十八日王母娘娘圣诞,一为农历十月十八日王母娘娘安座纪念日。其信徒遍及台湾,由该宫请领圣旗分灵出去,奉祀王母的分堂,全台湾约百座。 慈惠堂主祀瑶池金母,全堂分为二进,前殿在前,内殿居后。前殿供奉着诸天神圣、仙佛,让善男信女朝拜。内殿为无极宝殿,供奉瑶池金母,信徒昵称金母娘娘。金母之左奉太白金星,右奉孚佑帝君吕洞宾,两厢各奉王天君、太乙真人及福德正神。另建有玉皇宫,奉祀玉皇大帝。每年举行大祭典三次:农历二月十八为建庙纪念,农历六月三日为龙华会,农历七月十八日为金母诞辰。每年堂庆前两天,全省各地分堂之契子女、善男信女,即联袂恭送金母分身来归,随行并右其它神佛护驾,一时鸣炮之声不绝于耳,袅绕香烟芬芳扑鼻,颇有回娘家的欣喜。分堂诸分身例由总堂天公炉穿越回门,与各护驾神佛并排厅堂,静候盛典,信徒虔诚顶礼朝拜之征,令人惊异。 各地慈惠堂分堂,亦多有显化事迹,故设立遍及全省。如位于台中县清水慈惠堂,于1963年8月建立之后,不久即分出草屯、中港、龙井、大雅等四个慈惠堂及二所布道所。据该堂1967年自行统计有60余处分堂,近几年发展更快,至今分堂有两百多座,布道所近百座,总计有350余座,神职人员四千多人,成长的速度极为快速。 松山慈惠堂镇殿瑶池金母圣像(资料图) 台北松山慈惠堂,自创堂至今,总共正式缔造了近五十座姐妹庙宇,交陪的宫观不下四百多座。近年更发展到了海外,经松山慈惠堂给予支持而成立的,约有十多座,包括美国纽约拉盛莲花慈惠堂、马来西亚吉隆坡慈惠堂等,极大的推动了当代西王母的信仰。他們尊西王母為其主神兼祖先神,稱她為“母娘”或“金母”。1990年松山慈惠堂郭叶子堂主号召同道友宫堂、母娘契子女、信众200多人组成台湾地区慈惠堂西王金母大陆寻根谒祖团,至大陆寻根谒祖。有感于甘肃泾川回山王母宫年代久远,庙体失修,发愿重修祖庙。1992年动工兴建,1994年农历9月11日落成安座,首创跨海重修母娘祖庭的恢弘大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