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孙犁《荷花淀——白洋淀纪事之二》
绿色的芦苇,沉静的水,七八月间盛开的荷花。渔船从水面上倏忽划过,渔夫们戴着帽子,半大孩子们像鱼儿一样跃到水中。这是白洋淀最日常的风光,是小兵张嘎的家,是杨小梅等儿女英雄奋战的地方。
七十多年前,这里有许多关于抗战的传说,但只是人们口耳相传。直到有一天有一篇名为《荷花淀》的小说发表。自此,中国文学的版图上,多了一块名为“荷花淀”的地方,那里风光秀丽、人民勇毅;自此,这里成为著名的文学地标,它永远与一位名叫孙犁的小说家紧密相关。
孙 犁
原名 孙树勋
籍贯 河北安平
孙梨,原名孙树勋,1913年出生于河北省安平县东村。1936年曾在安新县同口镇小学任教,因此了解了白洋淀一带群众的生活,并以此为背景创作许多优秀作品。1937年参与抗日革命工作,两年后到解放区做文艺宣传,曾任《晋察冀日报》编辑。1940年代发表的文集《白洋淀往事》是其代表作,其中的小说《荷花淀》运用革命浪漫主义的手法,开创了荷花淀派。1950年代又发表了《铁木前传》、《风云初记》散文有《津门小集》、《晚华集》、《秀露集》、《澹定集》等。
今年是孙犁逝世15周年。15年来,人们对他和他作品的怀念与阅读从未停止。为什么成千上万的读者对孙犁念念不忘?正是他作品中传递出的美,正是那历经沧桑和枪林弹雨后抒发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荷花淀》:战争年代民众对幸福和安宁的向往
孙犁32岁时完成的《荷花淀》,与《芦花荡》是姊妹篇,是"白洋淀纪事之一",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品。在抗日战争这一大背景下,小说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没有炮火硝烟,也没有撕心裂肺,你能感受到的是遥远水乡的荷花香气,是白洋淀人民的坚贞勇敢,是战火硝烟中的家国之爱。
2无邪的文字勾画时代的未来
每每读起孙犁的文字都会让人想到质朴与澄澈,想到中国文脉中那久已失传的“无邪”。“无邪”是属于中国诗的——尽管孙犁并不是诗人,但是,他用中国诗一样的意境写出了好的文字。在孙犁看来,“好内容必须用好的文字语言表达出来,才成了好作品……好的作家一生的工作,也可以说是文字语言的工作。不断学习语言,研究语言,创造语言。”在他眼里,“从事写作的人,应当像追求真理一样去追求语言,应当把语言大量贮积起来。应当经常把你的语言放在纸上,放在你的心里,用纸的砧,心的锤来锤炼它们”。
战争时代中,孙犁敏感地察觉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变,社会风俗习惯和伦理道德观念的改变。他用笔记录下自己时代“复杂的生活变化的过程”。当然,他也看到了世间的黑暗,人性中的黑暗,但他没有让自己与它们同流。世界和人的关系到底应该是怎样的?这是孙犁在作品中一直渴望探索的,他不仅仅写他所看到的世界,更写人们心中所向往的那个世界,那种情感。在《荷花淀》《风云初记》《铁木前传》中,在晚年的一系列作品中,孙犁写出了人身上应有的品德,那种正直与纯朴,那种良善与正义。他写下了普通而平凡的人们内心的美好、忧伤、感慨、不安和挣扎,他疾恶如仇,也眼明心亮。他的小说不仅写出生活和时代的“本来”,还勾画了时代和生活的“未来”。
孙犁著《耕堂文录十种》
3以文学之美传达普通人的心之所愿
中国当代重要作家莫言、铁凝、贾平凹、张炜都坦言他们在青年时代就熟读孙犁作品,受到过他的文学作品的滋养。事实上,孙犁及《荷花淀》所代表的文学审美已然构造了一种当代中国文学传统。
1941年,远在冀中平原的孙犁就已然认识到这一点。他意识到作家在时代面前的主体性,也意识到一位好作家必须具备对时代潮流的超越性认识;他意识到一位好作家不仅要写出同时代人们心中美好的愿望,也意识到一位好作家应该写出人们心中的惆怅和挣扎。这些认识是属于孙犁文学遗产,70多年已经过去,它们依然值得铭记。
舒乙:我觉得孙犁是我们国家的大作家。可惜当代的读者对他注意太少,这是由他的文品和人品决定的。不知大家注意这两句话没有,头一句是“大道低回”,是他的人品,第二句“大味必淡”是他的文品,恰好把他的人品、文品都概括进去。
他的散文绝不仅是文字的堆砌,绝不是词藻的集合,有事讲事,非常简短,非常淡雅。这是中国散文的优秀传统,也是现当代文学的优秀传统。孙犁是这种传统非常好的坚持者。
从维熙:孙犁就一个概念、一个涵义上来说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他的人文行为、人文标准,他的人文气质、他来自解放区,但又给我们留下的不同于其他从解放区的一大批作家的文字,所以我觉得孙犁是一个很特殊的作家。从我们这一代人来讲,受影响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类似自己的童年生活,在梦中萦绕,不可割断的;第二个就是当初对文学产生巨大的心灵震颤的人。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就是把孙犁视为我们心里的一颗明星。今后,特别在当前——“泡沫文化”来拼命覆盖文化市场的今天,是否将来还会有第二个孙犁出现,我是比较怀疑的。
肖复兴:孙犁是中国真正的、有点老派的古典文人。知识分子是干什么的?就是干与知识相关联的事情,孙犁的一生就是这样干的。面对这样的一个人我们很惭愧。现在有多少作家可以把自己所有的作品摊出来和读者见面呢?很少,包括所谓的大家。正如孙犁在《曲终集》后记中所说:人生舞台,曲不终,而人已不见;或曲已终,而仍见人。孙犁50年的作品,他一直不仅保持着这种创作的势头,保持真正文人的一种创作态度。面对孙犁的作品和文笔,我们每一个愿意做知识分子的人,愿意称自己为文人的人,都应该有发自内心的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