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考场 我们看古代小说,里面的读书人几乎个个都是秀才,看起来,好像秀才满大街,很容易当似的! 其实,在古代当个秀才也不容易呢!自从隋唐推出科举制度开始,秀才也是要经过考试的!而且要经过县、府、道(院)三级严格考试,这个考试又叫“童子试”,全部通过后,才算“进学”,也就是升入官学,成为秀才。 一个读书人,又没有考过“童子试”,那该叫什么?就叫“童生”。童生之“童”,是指学问浅薄,与年龄大小无关。有人读了一辈子书,到老也考过“童子试”,尽管五六十岁、霜雪满头,仍称童生! 小说《儒林外史》中有一个人叫周进,六十多岁了,一生饱读诗书,他教的学生都已进学成了秀才,可他自己没有考过“童子试”,所以仍旧是“童生”。 在古代,一旦成了秀才,也就有了一定的地位和特权。比如,秀才见到官员,不必下跪,做个揖就是了。这在打官司的时候就占便宜了!而只要没有秀才等功名在身,即使你是家财万贯的财主,见了县官也要跪着回话。 这就是古代说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古代考场,一个一个格子,防作弊哦 考个秀才就这么难,那要考个状元呢? 这里拿明朝来说吧。科举制度到明朝就基本完善了,明朝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乡试是地方性的考试,每三年一次又叫乡闱。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参加乡试的都是秀才,乡试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范进中举”这个故事知道吧?就是叫的一个叫范进的秀才考中举人的故事。唐伯虎这个人知道吧?他曾乡试第一,故称唐解元。 会试是全国考试,在乡试的第二年举行,考生为举人。全国的举人在京师会试。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第一名称“会元”。考中贡士的,朝廷就会安排工作,封个一官半职。 殿试在会试后的当年举行。应试者为贡士。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题。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榜眼”,三名“探花”。进士榜用黄纸书写,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我们经常说的“金榜题名”就是这么来的。 张榜公布 乡试、会试、殿试都得第一名的,称“连中三元”,即:解元、会元、状元。连中三元,那就太牛了!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也就十几个人。 看看古代读个书,也不容易吧?好好学习吧,小伙伴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