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风行的国学教育、读经教育, 是历史的倒退 1 在前天写了《我为何自毁前程,当一个自由人》一文之后,有一个人加了我微信,对文章表达了认同之后,提出一个请求:“我们有一个读经教育的活动,能否请你推荐一位你采访过的大佬人物给我们。” 我以“不问江湖事”为由,谢绝了。 哪知对方把读经教育的“神圣意义”吹了一通之后,质问我: “看你文章,觉得你也算得上君子。你没孩子吗?你不支持教育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音量似乎一下子提高了八度。 本来“算得上个君子”,这下,真小人当定了。 就是因为不支持他的读经活动。 2 米兰·昆德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提到一个概念:媚俗。 媚俗者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这么伟大的事物,我都感动得泪流满面了,你竟然不感动!你还是人吗?” 这个要我帮他拉大佬宣传他的读经教育的人,不仅是媚俗者,也可以说是一个没搞清楚教育基本意义的人。 我为被他影响的那些孩子们,表示担心。 3 这些年,整个社会风气浮躁,人们疯狂投向物欲主义的怀抱。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达,每一个个体,都成为网上一个接收信息和发出信息的节点,虽然我国有许多言论禁区,但也有不少奇怪的言论和做法,却甚嚣尘上,并没得到禁止。 比如一股重要的潮流是,在儿童中兴起的国学教育,读经是其中一种。 这可以理解为现代人面对传统价值体系崩塌,身处文化荒漠之中,采取的一种自救行为。 有文化自觉者,不愿意像畜生一样苟活。 尤其在许多人的想象里,我们的下一代,不能活得越来越没有人样。 然后一些人就开始寻找药方了。 嗯,这是好事。 ![](/uploads/collect/201708/23/1450013963-008.jpg) 4 然而,有一类人认为,只有振兴传统文化和所谓国学,才能解救我们的心灵。 这种论调可以说,非常有市场。 上至精英阶层,国家意识形态的铸造者,下至黎民屌丝,上行下效,竟成为一股热烈的社会风气。 这里面比较有名的是北大教授杜维明,他是新儒家主义的倡导者。认为将儒家思想精华,在现代社会体系里进行重新归纳、总结、吸收,可以成为现代中国人的精神纲领。这样严肃认真的思考,我是欣赏的,尽管未必十分赞同。 也有许多企业、民间机构在倡导、实施读经教育、国学教育。 一些学校、培训班也用这个赚钱。 我一位表兄,他的小儿子到了要上学前班的年纪了,由于当地有个针对幼儿的国学学前班很火,他就花了几千元报了个国学班。 他的儿子每天上学,跟着老师摇头晃脑的念诵《弟子规》、《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他的儿子本来是个野小子,上了几天国学班,回到家后,忽然主动给父母倒了杯水,说学校教他要“孝敬父母”,我表兄乐得满脸开了花,觉得这份学费没白交。 这给我的感觉是,就像一江湖郎中给你开了剂膏药,一贴,哎,腰真不疼了!那效果是一样的。 然而,教育的最重要目标究竟是什么? ![](/uploads/collect/201708/23/1450012c7-108.jpg) 5 对我表兄来说,儿子懂得“孝敬父母”了,他就觉得,这个教育是好的,值得投资。 对本文开头提到的宣传读经教育的人来说,是当“君子”,是懂得在“天下兴亡”之际,做个有国家责任感的匹夫。 但是对不起。万事要寻究本源。 教育的对象,是个体。 对个体生命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对个体生命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对个体生命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重要的问题,问三遍。 你需要足够认真地去思考一下。 6 现代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 每一个个体的价值都应该充分尊重,每一个生命的潜能都应该得到发挥。 每一个生命都应该用尽全部的力量,去体会欢乐,去拥抱世界。 就像每一棵树,要发芽,要茁壮地成长,要感受作为存在物的一切美好。 为此付出代价,付出努力,是值得的。 在一个强调人本身价值已成为普世价值观念的世界,可以说,任何不是从个体生命的幸福出发的教育,都是耍流氓。 7 因此,教育的首要条件,是生命教育本身。 是引导每一个有待启蒙的孩子,如何更好地热爱生命,利用自己生命的能量,开发这种能量,感受到生命本身的美好。 每一个热爱生命的孩子,都会对世界怀抱善意与美好。 一个不热爱生命的人,就算有再高的觉悟,再强的担当意识,再好的个人技能,却因为内心缺乏阳光,而可能成为黑暗力量的一部分。 对人有太多的道德要求,全社会就会变成一个互相就道德问题就行指责的负能量场。 全社会也就失去了道德。 那种高喊着“匹夫有责”的人,往往是些自己还没活明白的个体。自己的生活一团糟,作为某种心理补偿机制,需要在一些“宏大事物”里去寻找存在感,拥有个体价值感。 而那不过是一种幻觉 。 8 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传统文化思想,本质上,是反人性的。 它并不是首先教你热爱生命的。 它就是马匹上的鞍绳,是用来驯服你的。 你要孝敬你的父母,服从你的长官,爱你的国…… 这一切关于秩序的强调,其实,都是意在建立一个“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和谐社会。 这种“和谐”,是以“长”为尊,是以尊敬长官、服从权力为前提的。 你的父母是你生活里最直接的长官。 而一国之君,是全天下人的长官。 所以你明白吧,为什么儒家文化长盛2000年而不衰。 因为皇帝老儿最需要它啊! 孔子出于自己的个人情怀,创建了一套“和谐社会”的礼程章法,他是个期望世界美好的理想主义者,是个空想家,但却成为最现实主义的一小撮人——统治者——利用的对象。 儒学有很多很好的做人道理,但说到根上,它不是什么先进的东西。它只是统治者用起来特别顺手的一个思想工具罢了。 ![](/uploads/collect/201708/23/1450011G9-208.jpg) 说到国学,非孔即孟。中国传统文化更多的内容甚至真正对生活有益的精华,就被忽略了 9 你要问了,那在你眼里,传统文化就都是糟粕了? 当然不是。 作为一名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我觉得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人们生活智慧经验的总结,心灵巅峰体验的记载。 《诗经》,记录了中国古人美好的情感。 《易经》《黄帝内经》,虽然玄奥无比,在一些科学论者眼里是伪科学。但它的理论的博大精深,对世间万物和人体的奇特解释,也体现了中国古人的生活态度和看世界的方式。并且它具有重大实用性,充当了古人生活中的指南针。 老子,庄子,这两座高山,前者用精辟的思想,解释了万物存在的本质,后者,在前者思想的基础上,演绎出了“顺生”的思想体系,对于追求内心自由的现代人来说,仍然非常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更不要说佛教在中国2000多年的发扬光大,演绎发展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禅宗思想。 …… 这是列举不尽的。 然而,现在提倡传统文化教育的那些人,却舍弃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汪洋大海,和中国古人如何热爱生命、拥抱生命的智慧和艺术,独独强调约束人、规范人的儒学,说得轻一些,这不是受了2000年来统治者的蒙蔽和误导吗? 说得严重点,这是洗澡把孩子倒掉了,把脏水留下了。 受这样教育的孩子,不是越教越蠢,越教越虚伪吗? ![](/uploads/collect/201708/23/1450012394-308.jpg) 自古至今,读经读出了多少傻子?绘画/报大人 10 个性、个体价值、个体创造力、个体幸福,这是现今社会有别于2000年来中国专制社会的地方。 教育,要服务于新的人群,新的需求。 近500年以来,人类在文化和教育领域最重要的事件是欧洲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提倡个人的解放,个体的价值。将人从神的祭坛上解救了下来。 中国的五四运动,也是西方文艺复兴的一次延续,和中国式个人觉醒的一次运动。 它的一些精神遗产,渐渐发展成为当今社会的普世价值观念。 宪法都强调了民主、平等、人权这些普世价值观念。 读经、学《三字经》、重建孔孟之道,是历史的倒退。 它们是与个体价值相冲突的。 也是与宪法基本精神相违背的。 11 再说回本文开头的读经活动宣传者,他明确地告诉我,“看你文章觉得你算是一个君子。”“你不重视教育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他自觉地充当起了道德的裁判。 他把我想象成可能的“同路人”,这时,我便“算得上是一个君子”。 当发现我不是同路人时,便开始扣大帽子了。 这让我想起了什么?文革。 文革是普天之下最强调个人道德感的时期。可我们都知道,那是中国最恐怖的时期。 “君子”“匹夫有责”,成为了一把剑,党同伐异之剑。 在国家、集体、个人的权责利被宪法规定得十分清楚的现代社会,扯什么君子,“匹夫有责”,真是脑残的奇谈怪论。 国家的职责就是保障每一个个体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你有爱国心,想要为国效力,这种愿望十分强烈,你可以去应征入伍,可以努力进入国家公权力机构去施展你的爱国抱负,也可以做好自己的工作,为社会贡献力量,再不济者,也要好好生活,别给社会和国家添乱。 活好你自己,这比什么都重要。 少谈什么匹夫的责任、君子的德性。 也许你还根本不配去谈这些。 12 最后总结一下: 一个文明而美好的社会,就是每一个生命个体,都能按个人意愿,活好他自己(当然前提是不侵犯他人利益)的社会。 国家能够保障每一个人安居乐业,为个体提供他进行生命探索的空间。 有爱国热情的人,自然也有机会提供给他。他甚至能因爱国热情及相应的才能和所做的贡献,成就个人的生命价值。 不爱国、对国家感觉到漠然的人,也不会遭到道德绑架,同样可以自由而快乐的生活,只要他不侵害别人的利益。 那么教育呢?教育就是要教会每一个人充分认识生命,热爱生命,并具有拥抱世界、创造社会价值的能力。 在这样一个文明而美好的社会里,当有人高谈阔论“君子”啊,“匹夫有责”啊之类的高调时,大家好奇地看看他。以为他是刚从精神病院跑出来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