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解密 >

战争塑造中日一致的国民性:师从战胜自己的国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核心提示:而在甲午战争结束后的1895年,中国充斥着这样的声音——去日本。
    战争塑造中日一致的国民性:师从战胜自己的国家

本文摘自《首败》 作者:师永刚 张凡 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中国和日本作为亚洲隔海相望的邻国,在19世纪中以前,日本与中国一样处于同样僵化的国家,遭到了西方国家的侵略。1853年,《日美亲善条约》签订,6月美国使培理率舰至浦贺停留。日本民众吉田松阴与其弟子金子重辅为了想看看先进国家美国的武器装备,想偷渡去发达的美国学习而偷偷爬到美国的军舰,却不幸被美国军队发现而被叩关,这就是著名的“黑船事件”。
     黑船事件过后,美国商人只用了几艘舰队就打掉了日本人的信心,日本人的屈辱感很快就演变成了传统的方式--向战胜自己的敌人学习!
     1862年,福泽谕吉当时作为一名微不足道的翻译,得到了第二次出洋的机会,他先到法国,然后又周游英、荷、普、俄、葡等国,到处笔录西方的所见所闻,回国后加以整理,并参考了一些西方著作写成了畅销书《西洋事情》忧国爱民的日本人士,几乎人手一部,把它当做金科玉律一般看待。但它的价值,不只在介绍欧西文物而已。
     国门洞开之后,日本人派遣了数量庞大的留学生前往西方国家,这些人日后回国,带来了一整套西方政治制度、国家主义以及庞杂无比的民族主义。其中,在英国人的帮助下,偷渡出国的伊藤博文、井上馨曾、山尾庸三、远藤谨助、井上胜后来都成为了明治维新和明治政府中的重要成员。井上馨曾任外交等部大臣,山尾庸三曾任工部大臣、法制局长官并创办东京大学工学院,远藤谨助任造币局长,井上胜是日本铁道之父。伊藤博文1885年12月根据他的建议废除太政官制,实行内阁制,出任首届总理大臣兼宫内大臣,并承担起草宪法的任务。被誉为“明治宪法之父”。1894年,伊藤博文参与策划了日本对朝鲜的侵略和中日甲午海战,战后与中国签订《马关条约》。
     福泽继续写着畅销书,《劝学论》开宗明义宣称:“天未在人之上造人,亦未在人之下造人。”这句话好比神的启示一样,给封建桎梏下的大多数日本人带来无比的振奋。很多人因受这部书的启蒙,恍然大悟到个人的尊严,能在独立自由的新天地间,获得精神的解放。这部书,如以每篇销行量20万册计算,大约有340万册传布于日本民间。如此盛况,诚可用“洛阳纸贵”一词来形容。“我们要从内心谢绝亚细亚东方的坏朋友”,福泽谕吉说,在不到3000字的文章中,他宣布日本要与韩国和中国两个相邻千年的朋友绝交,因为日本要跨入文明世界之行列。谕吉兴办了一种不偏不党的日刊报纸,称为《时事新报》。他亲自撰写社论,“控制朝鲜论”、“瓜分中国论”、“日本脱亚入欧论”,主张日本必须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向东亚扩张。后来者木户孝允、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明治维新三杰”)继承了福泽谕吉的衣钵,并把它操作起来。
     他译著的书不胜枚举,前后共有60余部,论册数,计达一百数十册。诸如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历史地理、制度风俗等固不待说;就是天文、物理、化学,或是儿童读物、习字范本、修养丛书等,甚至连簿记法、兵器操作法或攻城野战法等,都包括在内,范围之广,有如百科全书。在今天,这些绝不可能是出于一个人之手的。福泽谕吉几乎以一己之力完成了近代日本的启蒙运动。
     福泽谕吉以平民身份终其一生,但他却被称为“明治维新之父”。日本人在一万日元大钞正面,印上了福泽谕吉的头像,强盛的日本正来自于这个平民,而不是天皇。
    而在甲午战争结束后的1895年,中国充斥着这样的声音——去日本。
     在李鸿章前往日本下关签下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之际,前驻日公使黄遵宪呕心沥血之作《日本国志》终于问世。日本明治维新带来的种种变化一一被记录在案。
     梁启超在《日本国志》后序中不无感慨地说:“中国人寡知日本者也。黄子公度撰日本国志,梁启超读之,欣怿咏叹黄子,乃今知日本,乃今知日本之所以强,赖黄子也。又懑愤责黄子曰:乃今知中国,知中国之所以弱,在黄子成书十年久,谦让不流通,令中国人寡知日本,不鉴、不备,不患、不悚,以至今日也。”接到出版后的《日本国志》,张之洞抛卷长叹:“此书早布,省岁币二万万。”此书在那一年风行一时,成为年度之书。后来康有为在写《日本政变考》时,直接拷贝了不少内容,光绪皇帝亦两次下令让自己的师傅进呈此书,读后深受启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