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英国人“提出用一千两百亿港元即一百五十亿美元搞大型工程项目计划,搞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这些建设大约要二十年的时间。起初几年要做可行性研究和设计,然后英国人就撤走了。这等于‘你请客、我付钱'。我没说绝对不行,但要双方商量。”[3](p.118)“香港的建设工程,也不能全部让英国人得利。英国人不要只顾自己从香港捞好处,大派福利,还要给港人留下生路,不能‘你请客、我付钱'。这是我们的一贯方针。对将来好多事,我们要未雨绸缪。……香港一百八十万工作人口没有健全的退休保障,这个问题很大,要合理地予以解决。退休保障涉及雇主、雇员和政府的利益,如何解决,对于保持香港社会稳定很重要。我看英方的意图是在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以前把一些明明是政府管的事都放到民间,把政府职能空化了。”
香港回归是当代中国“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伟大工程“率先垂范”的第一站。“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伟大构想是邓小平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历史性贡献。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制定和实施的“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特殊政策的思想为起点,从“尊重香港的历史与现实”和“剔除殖民主义、保留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出发,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伟大构想,并亲自指导了中英两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22轮外交谈判和《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工作,亲自指导了保证“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的“小宪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起草工作,亲自指导了“后过渡期”中英两国严重政治对抗的形势下的香港“平稳过渡”和“顺利交接”的工作,为香港回归、为当代中国“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之“香港模式”的建立奠定一个非常坚实的思想、理论和政策基础。
正如江泽民所说:“邓小平先生是‘一国两制'事业的奠基人,他以伟大政治家的智慧和胆略,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为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打开了切实可行的道路。解决香港问题的中英谈判,具有开创意义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起草,都是在他的直接关心和指导下完成的。”[1]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新的领导集体殚精竭虑所戮力的“香港明天更好”的工作,就是在继承和发展邓小平这一“政治交代”和“思想遗产”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