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秋,张春桥和妻子文静正在上海香山路九号家里收拾行李,因为中宣部已下达调令,调张进北京,担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据《解放日报》副总编辑王维告诉笔者,在解放日报社连欢送张的宴会都已举行过了。就在这时,张春桥突然被留下来了! 张春桥是被柯庆施留下来的。此时柯庆施调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他跟中宣部打招呼,取消了对张春桥的调令。
柯庆施这么看重张春桥,是因为他与张春桥有旧:1947年11月当柯庆施出任石家庄市市长的时候,张春桥担任市政府的喉舌——石家庄日报社社长。头脑灵活、善于出点子的张春桥很受柯庆施的喜欢,被提升为石家庄市政府秘书长,同时仍兼任石家庄日报社社长。眼下柯庆施刚刚受命掌管上海,毕竟人事生疏,亟须张春桥这样能干的故旧。从此张春桥依然坐在解放日报社四楼的总编办公室,同时兼任柯庆施政治秘书,专为柯庆施起草重要文稿。张成了柯庆施在上海的爱将、心腹。
1957年暮秋,在柯庆施的办公室里,柯与张春桥在苦苦思索:上次中共上海市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报告受到毛泽东的表彰,而年底第二次会议即将召开,报告的主题应该是什么呢?怎样才能摸准毛的政治脉搏呢?
张春桥细细倾听来自柯庆施的重要信息:毛泽东对1956年6月开始的“反冒进”,似乎颇为反感,正在准备“反对保守主义”。张春桥为柯庆施起草了洋洋数万言的长篇报告,标题为《乘风破浪,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上海!》。柯庆施的报告,飞快地送到毛泽东那里审阅。那时候,毛泽东住在杭州西子湖畔。一看标题,毛就发出了赞赏之声:“乘风破浪,好!”毛泽东还亲自动笔,修改了这一报告。 果真,柯庆施的报告又一次打响。1958年《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便是从柯庆施报告的题目借用了四个字:《乘风破浪》!
险些取代周恩来出任总理1958年1月,毛泽东在广西南宁召开了有部分中共中央领导人和部分省、市委书记参加的会议,史称“南宁会议”。
那时,毛泽东正着手发动“大跃进”,所以他在会上猛烈抨击“反冒进”。毛泽东说,“反冒进”使全国人民泄了气,还说那些主张“反冒进”的同志离右派只有50米了!毛泽东所批评的那些主张“反冒进”的同志,是指周恩来和陈云。
1958年1月15日,毛泽东在南宁会议上表扬了《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以为“乘风破浪”提得好。《人民日报》总编辑吴冷西出席会议。据他回忆,当天晚上毛泽东找他和胡乔木谈话,说道:
南北朝宋人宗悫就说过“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我们现在是要乘东风压倒西风,十五年赶上英国。你们办报的不但要会写文章,而且要选好题目,吸引人看你的文章。新闻也得有醒目的标题。 紧接着,在1月16日的会议上,毛泽东称赞了柯庆施的报告。 力平着的《开国总理周恩来》(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一书,这么写及:
(1958年1月)16日上午,毛泽东还在会上拿着柯庆施的《乘风破浪,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上海!》一文,说:恩来,你是总理,这篇文章你写不写得出来?上海有一百万无产阶级,又是资产阶级集中的地方,工业总产值占全国五分之一,历史最久,阶级斗争最尖锐,这样的地方才能产生这样的文章。”
从南宁会议上的这段话,可以看出,毛泽东对柯庆施的《乘风破浪,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上海!》极为欣赏。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你不是反冒进吗?我是反反冒进的!” 毛泽东还说,“北京不出真理,真理出在上海”。
毛在南宁会议的讲话中,多次称56岁的柯庆施为“柯老”。从此上上下下都称柯庆施为“柯老”。众所周知,在中共党内,徐老特立、林老伯渠、董老必武,皆年长于毛泽东,被尊为老,而柯庆施是个特例,可见毛对柯的推崇。
由于受到毛泽东的肯定,1958年1月25日的《人民日报》全文发表了柯庆施的报告《乘风破浪,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上海!》。 毛泽东如此当面称赞柯庆施,而且当众质问周恩来,内中的“潜台词”是准备以柯庆施代替周恩来,出任国务院总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