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解密 >

前苏联靠什么弥补自卫战争中的严重伤亡?(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拿得少负担重而且干得多。要让人民能够熬下去,就必须保证大家至少能够填饱肚子。由于局部饥荒在后方的蔓延,而西方供给的食品数量也有限,俄国人对农业状况好转的迫切需求,丝毫不亚于对工矿业。但农村既得不到拖拉机和燃料,劳动力又被拉去参军,牲畜也被征用,几乎无法提高产量。好在1943年,曼施坦因元帅“慷慨”地奉还了乌克兰粮仓,使俄国人的供应情况大大改善,主要农业品的产量大幅度上升。1944年,总播种面积达战前的73%,农业产量达战前的54%;而在1943年,播种面积只有63%,产量只有37%。
     2.武器装备考虑到俄国在资源、产能、粮食供应等方面的种种困境,他们所维持的高额军工产量,可以说是相当惊人的,甚至在很多领域取得了对德数量优势。但这种优势很大程度也是集中力量生产最重要武器的结果。
     以装甲车为例,德国在1943年生产的全部装甲车也超过25000辆,但其中坦克自行火炮等主战武器却只有不到13000辆。相对来说,苏联生产了超过24000辆坦克自行火炮,数量超过德国近一倍。同期,俄国生产的其他装甲车数量却不是那么多。
     即使如此,也不能断言说苏联在装甲车生产上压倒了德国。要知道,1943年德国没有生产1辆轻型坦克,重型战车却超过2500辆。相比之下,苏联的产量里却有近3600辆轻型坦克和近2000辆轻型自行火炮,重型坦克却只有723辆(另有大量重自行火炮)。更要命的是,红军的主力中型坦克T34/76,被证明既不是德国重型坦克的对手,也未必打得过四号坦克和三号强击火炮。
     1944年,苏联的产量上升到近29000辆;德国也相应上升到近19000辆,但却依然处于数量劣势,而且质量优势也逐渐丧失。这一年,俄国人也停产了轻型坦克,开始大量生产新型的T34/85和“斯大林”2型坦克。前者在正面对抗中依然不敌德国重型战车,但至少可以从侧面加以摧毁,甚至连德国人自豪的最新产品“虎王”也不例外(据说也是拜德国装甲质量下降所赐);而“斯大林”2型则在正面也可以较量一番。
     红军的坦克战力逐渐对德军占据上风。出人意料的是,炮兵火力方面却出现了相反的趋势。在1943年,德军的中型和重型火炮产量已经超过了俄国;到1944年,德国重型火炮产量几乎4倍于苏联!一般所谓“红军火炮数量多”的印象,不过是因为苏联拥有数量惊人的小口径火炮(45—57毫米)和迫击炮(包括大量大口径迫击炮)。而德国却早早就大幅度削减了这类小炮的产量,甚至在1944年完全停产。加上德国还拥有数量庞大的炮弹,其炮兵火力并不像多数资料所渲染的那样弱小。
     但另一方面,处于进攻状态的苏军损失的火炮也比较有限。举例来说,1944年全年,红军一共只损失了1500门100毫米以上火炮。而德军由于遭到了大规模围歼,仅1944年7、8两个月就损失了2886门。巨大的消耗让德国人入不敷出,火力优势自然也逐渐落入红军之手。同时,由于苏联缺少大口径炮,小口径炮和迫击炮又多得过剩,就形成了一套追求火炮数量密度的火力准备战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