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 第五次战役(7)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第三,主要经验此役,中朝人民军队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进行坚守防御、战役反击和运动防御作战,历时87天,毙伤俘敌7.8万余人(其中志愿军歼敌5.3万余人),使"联合国军"平均每天付出近千人伤亡的代价才前进1.3公里。志愿军伤亡4.2万余人。中朝人民军队完成防御任务,赢得时间,掩护了志愿军后续兵团集结,为进行第五次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役也为劣势装备军队依靠一般野战工事进行防御作战提供了经验。
    一、坚守阵地与反击行动相结合 坚守阵地,并以积极的反击行动相结合,粉碎敌之进攻,是这次防御战役的基本指导思想。
    在敌人掌握制空权,地面火力和突击力占有很大优势的情况下,采取消极的单纯防御行动, 是无法抵挡敌人进攻的。把坚守阵地同反击行动相结合起来,就能提高防御的活力,使防 御增加生命力。 这次战役所以能在敌我装备悬殊,中国军队供应十分困难,人员减少严重和部队相当疲劳 的情况下阻击敌人达八十余天,歼敌近八万人,敌人平均每天前进不到一公里半,就是由 于在防御中不仅依托有利地形和工事顽强抗击敌人,而且及时发起反冲击和反突击,给予 敌人以有力的打击。尽管由于主客观方面的种种原因,反突击未能达到粉碎敌人进攻的目 的,但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实践证明,为了使反突击起到打破敌人进攻的决定性作 用,必须形成强有力的拳头,迅速歼灭敌主要进攻集团翼侧之重要集团,以便尔后向敌主 要进攻集团的侧后实施有力的突击。 在敌人处于装备优势的情况下,要歼灭当面之敌,一要切实断敌退路,以免像横城之敌那 样得以逃脱;二要分割快歼,以免像砥平里之敌那样龟缩一团,待增援之敌到达后得以合 力突围。
    二、实行大纵深的设防和前轻后重的部署抗击优势装备之敌的进攻,要有大纵深的设防和前轻后重的部署,以增大防御的弹性和韧 性,增强防御的稳定性。因为在装备相差悬殊的情况下,要想防御阵地完全不被敌人突破 是不可能的,特别是仓促转入防御时阵地工事比较薄弱,在强大火力的突击下,就连防御 部队的生存也受到极大的威胁。大纵深地设防,便于在部分阵地或地带被突破后制止敌继 续发展,和以反冲击或反突击恢复已失的阵地或地带;前轻后重的部署兵力,可以避免不 必要的伤亡,和掌握较大的预备队,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