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 第五次战役(8)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这次战役开始时,由于志愿军着眼于以反突击粉碎敌人的进攻,并准备在反突击成功后乘 势向敌继续进攻,只构筑了一道防御地带的阵地。实践证明,这样只作一种打算的准备是 不够的,因此在战役第二阶段设置了两道防御阵地,以后又增加了一道,增强了防御的稳 定性,使防御作战坚持了两个月。 这次战役的兵力部署始终是坚持前轻后重的原则。第一阶段第一梯队只有四个军(军团)另 二个师,第二梯队达六个军(欠二个师)。第二阶段由于部队减员较多,第一梯队增到八个 军(欠一个师),第二梯队减至三个军另一个师,但规定各军应根据情况组成数个梯队,轮 番作战,换班整补,并以反冲击打退敌之进攻或夺回已失阵地。在部分部队由于对前轻后 重的部署贯彻不够受到不应有的损失以后,志愿军司令部将领进一步强调不要在一个阵地 上堆很多部队,以免遭受过大的伤亡,也不应死守一地不动,让敌人打完。中国志愿军将 领这些及时有力的指导和作战中血的经验教训,使部队迅速提高了贯彻这一原则的自觉性, 从而减少了伤亡,并有效地歼灭了敌有生力量。如三月二十三日,志愿军第26军第226团 三个连向胎封里,霜洞里(铸锦山东侧)之敌实施反冲击的战斗中,毙伤敌二百余人;次 日,在 抗击敌人进攻326.3高地(铸锦山南侧)的战斗中,该军第264团第8连一个排即毙伤 敌一百余人。
    三、抓住战役发展的关节,实施灵活机动的指挥 实施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
    对优势装备之敌的防御作战来 说,更非灵活机动不可。 战役上的灵活机动的指挥,中心在于抓好战役发展的关节。这次战役之初,志愿军在察觉 敌人全线反扑的企图后,立即组织坚守防御,并准备以强有力的反突击粉碎敌人的进攻; 在纵深作战不顺利时,立即停止反突击,并根据敌我情况转入机动防御,都抓住了战役发 展的关节。因此,在被动中争取了主动,为战略预备队的调动赢得了时间。 为了抓好这些关节,事前应有周密的计划。通过对敌我情况的分析,对战役发展的各种可 能和需要采取的措施,制订多种方案,以便在出现复杂情况时,能及时地加以适当处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